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八百四十一章 母仪天下

第八百四十一章 母仪天下

    听完了朱慎锥的解释,徐静秋这才明白自己丈夫的顾虑,她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陛下也实在多虑的,只不过仅仅只是几个女子罢了,后宫有妾坐镇,只要陛下初心不改,难不成还担心区区弱女子?”

    相比徐静秋的坦然和信息,朱慎锥却摇头道:“你刚入京不久,许多事并非你想象的这么简单,后宫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但在这后宫却是危机四伏,需多加小心才是,你道我为何在你宫中所安排的太监、宫女和侍卫都是精挑细选?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

    自徐静秋和孩子们到京师后,朱慎锥对她们身边的人安排都是亲力亲为,并精挑细选出来的。身边斥候的太监都是通过司礼监和锦衣卫双重审查确定没问题的,所用之人都是老实可靠,性格实在的。至于侍卫和朱慎锥身边一样用的全是蒙古侍卫,普通的御前侍卫只负责外围的警戒,根本近不了她们的身。而那些伺候的宫人和太监一样,都是知根知底的,而且就算这样平日也必须按照规矩来,一旦发现有违背所定下的规矩,朱慎锥绝对不会轻饶。

    听朱慎锥这样解释,徐静秋露出了疑惑的表情,在她看来这也是她有些不解的原因。

    皇宫大内戒备森严,有必要这样小心么?可偏偏朱慎锥就这么干了,实在让人费解。

    见她这个表情,朱慎锥心中暗叹,开口问道:“你身为皇后,如今也在宫中住了些日子,这后宫之事你也知晓一二,我问你,后宫除退位的上皇一家外,还有何宫为尊?”

    徐静秋想了下回答道:“自然是除李太妃外,以先皇懿安皇后为尊。”

    “这两人你可见过?”

    “李太妃见过两面,至于懿安皇后只见了一回。”

    “在你看来,李太妃和懿安皇后如何?”朱慎锥继续问。

    徐静秋道:“李太妃年岁渐高,之前因移宫一案不被待见,久居深宫。直到陛下任监国后这才进位太妃,移仁寿宫居养。太妃对陛下甚是感激,或许也是这个原因见了妾很是和蔼,甚至妾觉得……太妃有些刻意讨好妾。”

    徐静秋的感觉没错,李太妃的确对徐静秋这个皇后态度很不一般,非但不摆架子还刻意讨好,甚至到了以皇后为主的地步。

    说起来李太妃是后宫长辈,她毕竟是当年泰昌皇帝的妃子,而且还差一点就坐上了泰昌皇帝的皇后宝座。

    如果不是因为泰昌皇帝登基后死的太早,李太妃早就当上皇后了,一旦登上皇后位,她就是六宫之主,就算之后天启帝继位,李太妃也是皇太后之尊,从地位和身份而言甚至比皇后还高上一头。

    可惜泰昌皇帝死的太早,不等正式册封李太妃就因服食红丸驾崩了,等泰昌皇帝一死,李太妃当皇后的美梦彻底落空,为了拿到皇太后的身份,李太妃只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那就还是少年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以此为筹码和大臣们讨价还价,要求在新皇登基前先落实她的太后身份。

    可惜李太妃的算盘固然打的好,但她内无帮手外无强援,身边只有一个还没出头的李进忠(魏忠贤)根本无济于事。再因为当时司礼监大太监王安和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暗中投向了东林党,导致彻底失败,在杨涟、左光斗等人的逼迫下,最终发生了骇人听闻的移宫案,还没登基的朱由校在乾清宫直接被杨涟生生抢走,李太妃就此失去了最后的筹码,被迫给赶出了乾清宫。

    就这样,朱由校在东林党人的胁迫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登基,成为了天启皇帝。

    等他正式为帝后,东林党人还借天启皇帝的名义想要致李太妃死地,要不是天启皇帝死活不肯答应,说不定那时候李太妃就给东林党整死了,后来为了避免李太妃被东林党所害,天启皇帝只能捏着鼻子同意了东林党的一些无理要求,再找了个不是理由的理由把李太妃安置在冷宫。

    后来随着天启皇帝逐步掌握权利,又利用魏忠贤控制住朝政后,天启皇帝迫不及待地就朝东林党下手了。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忘记李太妃,下旨把在冷宫的李太妃放了出来,并册封她为李康妃,随后移他宫赡养。

    如果天启皇帝晚死几年,等他彻底解决了东林党的问题后说不定会进一步封李康妃为太后至少也是个太妃。

    可惜,天启皇帝活的时间也不长,就在他即将彻底铲除东林党的前夕却因为落水后病重不治驾崩,而他驾崩之后随着崇祯皇帝的上台,天启皇帝花了几年时间精心针对东林党的一切谋划全化成了泡影,而他最得力的那条恶犬魏忠贤也被少不更事的崇祯皇帝给杀了。

    天启皇帝一死,后宫的李康妃刚过了没几天好日子又成了无人问津的角色,崇祯皇帝可不是天启皇帝,虽然他们是兄弟但崇祯皇帝并非天启皇帝一母同胞,两人虽有感情但这个感情却也不是太深。

    要不是天启皇帝没能留下子嗣,实在是没人这皇位怎么都到不了崇祯皇帝的手里。再加上天启皇帝从小是被李太妃所抚养长大,李太妃是天启皇帝养母,可问题在于崇祯皇帝不是啊。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李太妃就等于一个陌生人,而且那时候东林党卷土重来声势浩大,按照东林党的说法李太妃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人,受东林党的影响,崇祯皇帝当然不会待见李太妃,不过也没拿这个女人怎么样,既然先皇给了她康妃的封号,就养在后宫罢了,但待遇什么的却是一落千丈,虽没重新让她去冷宫,可也算不得好。

    直等到朱慎锥入京后这才想起了早就被众人遗忘的李太妃,朱慎锥找了个先帝遗言的理由,直接和李太妃私下做了政治交换,就这样她摇身一变就成了现在的李太妃,等进位太妃后直接以太妃懿旨同意朱慎锥监国,就此两人形成了默契,从而让朱慎锥有合法掌控朝政的理由。

    从这点来说,朱慎锥和李太妃是各得所需罢了,要说朱慎锥对这个女人有什么感情纯粹就是胡扯了,在之前他连李太妃见都没见过,更没半分交情。他们的默契就是纯粹的政治交换,不掺杂其他。

    而且李太妃这个人很是知趣,也许是经历的事多了,她早就不是当年持宠而娇的李选侍了。她很明白谁能够依靠,自己需要的又是什么,以她的出身能走到这一步完全靠的是朱慎锥,如果没有朱慎锥,她到死都不可能成为太妃,更不可能有今日的身份和地位。

    正是这个原因,李太妃对徐静秋的态度自然也是不同,怎么可能拿长辈的架子来压徐静秋呢?见到徐静秋讨好还来不及呢,更不用说其他,而且虽说从皇位继承而言朱慎锥的皇位是由崇祯皇帝禅让而来的,而崇祯皇帝的皇位来自于天启皇帝的兄终弟及,再往上又来自于泰昌皇帝,作为泰昌皇帝的妃子,李太妃在后宫的辈分最高,可要从宗室来伦,别忘了朱慎锥可是和万历皇帝同辈,算起来也是泰昌皇帝的族叔,这算反而皇后徐静秋在宗室的辈分比李太妃还要高上一辈呢。

    有些话之前朱慎锥没和徐静秋说过,而且徐静秋这些年也不在京师,远在山西羊头山的她自然也不知道这些。

    今日朱慎锥细细和她讲了李太妃的事,等听完朱慎锥的讲述后徐静秋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为何李太妃会对自己极其敬重甚至讨好的真实原因,心中也为这个可怜女人有些感慨。

    “李太妃也算是时运不济,本应是六宫之主,却落了个惨淡下场。这些年她在后宫日子过的不好,如不是我,或许这辈子也就那样了,更不可能为晋为太妃之尊。”

    “她是个聪明人也是个明白人,而且这些年的磨砺也早就褪去了当年的骄傲,入宫数十年,对于后宫之事她远比旁人更为了解,何况她现在能有这样的身份靠的是我,如没有我,她这个太妃也当不上。”

    “你初为皇后,对后宫之事如有不明可多去仁寿宫走走,和她亲近一二,有些事可以私下向她请教,她必然会全力帮你。另外嫂嫂所住的慈宁宫离仁寿宫也不远,平日那边也能让她帮着照应,如此我也能放心。”

    徐静秋明白了朱慎锥所说的用意,怪不得他特意把李太妃安置在仁寿宫,并把张氏安置在慈宁宫,或许朱慎锥在当初帮着李太妃进位太妃时就已经想到了这点,要不然也不会这样提前安置。

    了解了丈夫的安排,徐静秋当即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她会经常去仁寿宫走动,私下向李太妃请教后宫事务,有李太妃协助,她管理后宫就会轻松许多。

    “那么懿安皇后那边呢?是否也要多走动一二?”徐静秋想起了张皇后,忍不住问了一句。

    这话刚问出口,朱慎锥的表情变得有些微妙起来,他反问徐静秋对张皇后的印象如何,徐静秋也没多想,她说张皇后容貌艳丽举世无双,是难得的美人,而且接触下来觉得张皇后性格温和,仪态端庄,举止大度,给她的感觉很好。

    “张嫣此人你需小心,这个女人可不简单,平日能不见就不见,敬着就是,千万别被她的表相给迷惑了。”朱慎锥苦笑一声,压低声音对徐静秋说道。

    徐静秋顿时一愣,有些不明白朱慎锥为何会这么说,在她印象中张皇后给她的感觉比李太妃更好,可偏偏朱慎锥让自己和李太妃多走动,却反对她接近张皇后,这究竟是为何?一时间徐静秋很是不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