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 > 第39章第一次出海

第39章第一次出海

    当第一缕晨曦温柔地撕开夜幕的一角,海边的渔村渐渐从沉睡中苏醒。

    清晨的海滩,像是被大自然精心擦拭过的画布,纯净而又充满希望。细腻的白沙在微光下泛着淡淡的银芒,海浪轻柔地亲吻着海岸,留下一道道如蕾丝花边般的泡沫,发出悦耳的 “沙沙” 声,似在低吟浅唱着大海的晨曲。

    海风裹挟着大海的问候,带着丝丝凉意,吹拂着岸边摇曳的海草,它们像是一群绿衣舞者,曼妙地摆动身姿。

    而此时码头上,早已是一片忙碌景象。

    大清早,渔村的村民们就如同勤劳的蜜蜂,穿梭在船只与陆地之间,为即将开始的出海做着准备。

    在这个生产落后的小渔村,出海依旧遵循着古老的传统 —— 早出晚归。

    虽说偶尔也有胆子大些的,冒险出海几天,但由于家中没有电视机,无法预知未来天气,多数人还是不敢轻易长时间远离陆地。一旦遇上狂风暴雨,那脆弱的渔船在茫茫大海中就如同飘摇的树叶,生死难料。

    林宇一大早就匆匆赶到码头,准备跟着王大春出海。

    还没上船,就瞧见王大春高大的身影在甲板上忙碌,他熟练地检查着渔网,绳索在他手中如灵动的蛇,被快速而又有序地整理着。

    林宇脸上扬起笑容,高声喊道:“大春哥,我来啦!”

    说着,几步跨上船,加入准备工作中,帮忙搬运补给、加固船栏。这些工作,林宇并不熟悉,需要王大春指点,好在也不是什么比较难理解的事情,林宇做的有模有样。

    “楠楠的情况好些了没有。”一边做着活,王大春笑着问道。

    “已经好多了,上一次瑶瑶生病买的药还剩很多,正好用得上。这孩子大概是水土不服,低烧了一整晚,我妈一直在照顾着,现在没什么事儿了。” 林宇回道。

    “没事就好,师娘是个细心人,楠楠肯定会很快好起来的。咱这次出海多捕些鱼,卖了钱给楠楠买些好吃的,补补身体。” 提到出海,王大春又想昨晚师娘王玉芬那担忧的眼神,抓着王大春的手,让王大春一定要照顾林宇。

    王大春咧嘴一笑,继续说道:“师娘也太紧张了,咱们这地方的海域,平时风浪很小,很少会有台风,你得让她放宽心。”

    “这心也不是说放宽就能放宽的,不过随着出海次数增多,她会习惯的。”

    正当两人边干活边交谈时,二叔二婶出现了。

    他们的船离王大春的不远,二婶刘桂兰眼神犀利,一眼就瞧见林宇在这边忙活,瞬间像被点燃的炮仗,扯着嗓子喊:“林宇,你个胳膊肘往外拐的白眼狼!放着自家人的船不上,跑外人这儿帮忙,咋想的?”

    二叔林强也铁青着脸,站在码头上,沉声说道:“小宇,是要出海吗?想学捕鱼怎么不找二叔?来,到船上来,我们是一家人,二叔还能亏待你?”

    林宇翻了个大大的白眼,毫不犹豫地拒绝:“不用,我已经决定跟大春哥出海了。”

    自从父亲死后,二叔二婶冷漠的像个陌生人。

    那时家里揭不开锅,饿得前胸贴后背,他们却从未伸过援手,连一粒米都舍不得给,甚至还抢他们家地,那是把他们当成林家人了?

    现在倒是过来装好人。

    谁不知道他们心里什么心思?船上一个人忙活不过来,上一次还想让母亲王玉芬去他们船上帮忙呢,一想起当时二婶说的那些话,林宇就一肚子气。

    林强被林宇的态度气的火冒三丈,“小兔崽子,你可真是个白眼狼啊,不知道好赖。二叔还能不如一个外人?”

    林宇冷笑,回怼说道:“快拉倒吧,你要是真当我是你们林家人,我爹死后,你们能看着我们一家人挨饿受冻,差点饿死?倒是大春哥,隔三差五的给我们送口粮。现在来摆二叔的谱了,你看我尿你吗?”

    这话像一记耳光,扇得林强面红耳赤。

    他恼羞成怒,指着林宇的鼻子大骂:“王大春捕鱼也是个半吊子,你跟着他能学啥?等你们捕不到鱼,有你求我的时候!”

    “那用不着你管!”林宇懒得理会,再次翻了个白眼,扭头继续手头的活儿。

    林强和刘桂兰气的浑身发抖,来到自己船上干活都干的不利索。

    随着准备工作渐入尾声,朝阳宛如一颗燃烧的金球,跃出海面,将金色的光辉尽情洒向大地和海面。

    渔船在波光粼粼中缓缓驶离码头,林宇和王大春也驶向大海了。站在船头,迎着海风,望着远方,这是林宇第一次出海捕鱼,内心满是对此次出海的期待。

    二叔林强站在岸边,望着远去的船只,气得直跺脚,二婶刘桂兰在一旁煽风点火:“别急,他们捕不着鱼,到时候就得求着咱们了。那王大春虽然是大哥的徒弟,可他太笨,学了个半吊子,再带个啥都不会的林宇,能捕着鱼才怪。到时候,还是得来求你这个二叔。”

    听到这话林强的情绪才舒缓了下来。

    等刘桂兰下了船上了岸,林强也紧随着林宇和王大春之后,驶向了大海。

    此时,众多渔船在迎着朝阳依次启航,一艘艘渔船的船帆被阳光穿透,帆布上的纹理清晰可见,光影交错,仿若给船帆披上了一层梦幻的金纱。

    渔船们渐行渐远,它们的身影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摇曳生姿,有的排成一列,像是整齐出征的舰队;有的三两成群,似乎在互相照应,结伴闯荡大海。

    海风裹挟着渔民们的吆喝声、海浪的拍击声,奏响一曲豪迈的出海乐章,这乐章伴随着渔船驶向远方,直至它们变成海平面上一个个渺小却充满希望的黑点,与海天融为一体。

    王大春的渔船,就是传统的木质渔船。

    它全长不过十来米,船身用的是当地常见的硬质老橡木,那木材纹理粗犷,一道道如同沟壑纵横,凑近细瞧,木板间的榫卯结构清晰可见,虽历经风雨洗礼,却依然紧紧咬合,未曾有丝毫松动,足见当年造船工匠手艺的精湛。

    船舷高度大概到成年人的腰部,外侧微微鼓起,像是岁月赋予它的一道天然防护。伸手轻抚,那触感粗糙且带着磨砂般的颗粒感,是海风终年累月吹拂、海盐不停侵蚀留下的痕迹。指尖摩挲间,还能触碰到星星点点、如沙砾般的海盐结晶,在日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弱却坚韧的光芒,如同大海馈赠的细碎珍宝。

    这是王大春的父母留下的。

    王大春的父母原本也是村里的渔民,不过一场重病,让两人相继离世。那时候的王大春才十一二岁,他没了依靠,是父亲林翔将他带到了船上,把他当成半个儿子养。

    这艘渔船,还是当年父亲帮忙修好的呢。

    渔船的船头呈尖锐的三角形,高高昂起,仿若一只随时准备腾跃而起的苍鹰,向着大海深处奋勇进击。其前端的木板磨损严重,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凹坑与划痕,那是一次次与海浪凶猛撞击、与暗礁惊险擦边形成的。有些地方的木头甚至已经开裂,却被王大春用粗麻线和桐油反复修补,呈现出一种古朴而顽强的生命力。

    船帆是一块厚重且陈旧的帆布,颜色近乎于深褐与暗黄交织,补丁摞补丁,平日里,它无力地低垂着,而此时,海风撩拨,便瞬间抖擞精神,“呼啦啦” 地鼓胀起来,似要挣脱束缚,带着渔船勇往直前。

    王大春站在船尾的舵柄,神情专注而认真,同时给林宇讲解驾船的要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