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三国:从新野开始 > 第二十一章一顾茅庐

第二十一章一顾茅庐

    刘备三人在竹林中穿行,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他们的脚步轻盈而急切,心中充满了对即将见到卧龙先生的期待。

    不久,一座简朴的茅屋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屋前几株翠竹随风轻摇,仿佛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刘备下马,轻轻叩响了茅屋的门扉。门缓缓打开,一个眉清目秀的书童出现在门前,他的眼神中带着好奇和警惕。

    “在下汉左将军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卧龙先生。”刘备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他的态度恭敬而不失威严。

    童子年纪尚小,面对这一连串的头衔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挠了挠头,似乎在努力记住这些复杂的称呼。

    刘备见状,微笑着补充道:“不必为难,你只说刘备前来拜见即可。”

    童子点了点头,转身回到屋内。三人在门外耐心等待,他们的目光不时扫过周围的景致,心中对这位卧龙先生的敬仰更增几分。

    不久,童子再次出现,他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先生请诸位进屋稍坐,他随后就来。”

    刘备三人跟随童子进入茅屋,屋内陈设简朴,却不失雅致。墙上挂着一副对联,桌上摆放着几卷竹简,显示出主人的学识与品味。

    他们坐在屋内的草席上,环顾四周,心中对即将到来的会面充满了期待。

    洛川,刘备的谋士,心中诧异,他本以为诸葛亮会故作恣态,让刘备三顾茅庐,以显示自己的高洁和不凡。然而,诸葛亮却出乎意料地在家,并且愿意立即接见他们。

    洛川又想到,这或许是因为好友徐庶的亲自引荐。徐庶与诸葛亮有着深厚的友谊,他的推荐无疑增加了刘备一行的分量。诸葛亮无论如何都要见一见这位被徐庶极力推崇的刘备。

    不一会儿,随着一阵轻盈的脚步声,诸葛亮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身材高大,约有八尺,容貌俊朗,眉宇间透露出非凡的智慧与深邃,仿佛是天边最亮的星辰,让人无法移开视线。

    他身着一袭朴素的布衣,却难掩其非凡的气质,每一步都显得从容不迫,仿佛世间的纷扰与他无关。

    洛川此刻正站在刘备的身后,他的心中充满了激动与紧张。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传说中的诸葛亮,那个以智慧和谋略闻名于世的卧龙先生。

    洛川的心跳加速,喉咙发紧,以至于他几乎忘记了应有的礼节,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看着诸葛亮。

    刘备见到诸葛亮,他立刻起身,恭敬地行了一个礼,说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度非凡。”

    诸葛亮微微一笑,他的眼神温和而谦逊,回礼道:“亮乃布衣,慵懒成性,今日将军驾临,不胜惶恐。三位请随我到书房。”

    书房内气氛庄重而和谐。二人叙礼毕,刘备与诸葛亮分主宾而坐,中间隔着一张简朴的木桌,上面摆放着几杯清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刘备的目光坚定而诚恳,他直接开口说道:“从元直那里听说了你的贤名,今日一来,还请先生出山,助我一臂之力。”

    诸葛亮微微低头,谦逊地推辞道:“亮年幼才疏,恐误将军。”

    刘备的眼中闪过一丝急切,他继续说道:“司马徽,徐元直皆说先生是旷世奇才,还望先生不弃我鄙贱,请先生教我。”

    诸葛亮轻轻叹了口气,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又说:“徐元直,洛川皆是栋梁之才,有他们大事足以。将军何必弃美玉而求顽石?”

    诸葛亮的笑意中带着一丝自谦,他轻轻摇头,说道:“元直盛赞我了!吾不如你。”

    徐庶知道诸葛亮虽然表面上谦虚,但实际上心中有超出常人的傲气。诸葛亮常常自比为管仲乐毅,平常的人他也看不上

    徐庶便又说:“主公立志匡扶汉室,你也是心存汉室之人。今日没有一言以教之。”

    徐庶想慢慢来,先打好关系,让诸葛亮知道主公的为人,刘备多来几次,不怕诸葛亮不肯下山辅助主公。

    徐庶相信通过不断的交流和沟通,最终能够打动诸葛亮。

    诸葛亮心中虽然有所动摇,但他依然保持着谨慎。

    他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命运。他沉吟片刻,然后缓缓开口:“徐兄言之有理,我亦深知汉室之重。为了兴复汉室,我也愿分享一些浅见。”

    诸葛亮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方的山川,继续说道:“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汉室的威严已经名存实亡。要想匡扶汉室,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人之力所能及。”

    接着他继续说道:“当今天下,曹操据北方,孙权拥江东,而主公若想在这乱世中立足,必须先取荆州作为根基,再图益州,以此两地为跳板,北伐中原,东联孙权,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他的分析精准而深刻,每一个战略步骤都显得那么合理和必要。

    刘备听着诸葛亮的隆中对,心中豁然开朗,仿佛一道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他意识到,自己虽然有雄心壮志,但在战略规划上一直缺少一个清晰的方向。即便徐庶和洛川加入了他的麾下,他们的才华虽然卓越,但在大局观和长远规划上,仍然无法与诸葛亮相比。

    徐庶和洛川也听得入神,洛川虽然知道隆中对的大概战略,但还是给高兴听到诸葛丞相亲口说的。

    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完全展开他的全部计划,他只是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框架。他还没有完全认同刘备,对于具体的实施细节,他选择了保留。

    他说道:“这些只是初步的构想,具体如何操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刘备三人虽然渴望听到更多的细节,但他们也理解诸葛亮的顾虑。他们知道,要赢得诸葛亮的完全信任和支持,还需要时间和更多的交流。

    刘备站起身,恭敬地说道:“先生的见解令我茅塞顿开,刘备感激不尽。今日就此告辞,改日再来请教。”

    洛川也知道,不可能一天把诸葛亮的战略全部弄清楚,今天下午收获已经很大了,诸葛亮能拿出隆中对,就代表他已经初步认可了刘备,剩下的只需要时间慢慢考察。

    洛川这此来到卧龙岗,心中还是心满意足,不仅见到了诸葛亮,还亲自听到了隆中对,也算不虚此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