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 第78章 一日破九城!千军万马避白袍!(第一更)

第78章 一日破九城!千军万马避白袍!(第一更)

    看着画面上陡然出现的楚世昭。

    李凤宁认认真真地瞪大了她的美眸,根本不怕此刻的自己显露不该有的‘粗俗’仪容,在确定自己没有看错上面的内容,心里大为讶然的同时又在内心流露出了久违的欣喜。

    楚世昭还活着!

    不仅还活着,还打了一场近乎于完美的战役!

    这太好了!

    李凤宁本来低落的情绪忽然之间是立刻跳动了起来,这段时日,她一直闷闷不乐,只呆在晋阳候着,既不劝阿父自立,也不劝阿父干其他事情,让阿父自行做决定。

    她懒得做,懒得想,懒得给李家人卖命。

    楚世昭的死讯传来以后,李凤宁感觉那段时间的自己.是什么念头都没有了。

    丈夫没了,儿子等于说也没了。

    那她为什么要拼命啊?

    拼命的意义是什么啊?!

    她就是再有能耐,打下了天下,这也没继承人了啊?!

    那会儿的李凤宁则是一门心思地就在想到底是哪些个‘杂种’害死了楚世昭。

    到底是谁在动她李凤宁的人?

    而为了确保自己没有看错,李凤宁想要再度确认一下楚世昭的情况和生存状况,李凤宁是缓缓回过神来,又一次看了一眼内容的文本。

    她确定了,画面上的人就是楚世昭!

    楚世昭还活着!

    还干了一桩大事出来!

    好像是全歼了王守义的部队。

    等一下。

    全歼?

    李凤宁再盯了一遍字眼。

    她确定是全歼!

    旋即,李凤宁又长吐一口气。

    这时候,战绩怎么样,反而是另一说了。

    她先得缓缓心里面那股怨愁的凄哀情绪。

    楚世昭能在‘焚晋之案’后活着就好。

    想到这里,李凤宁这才将她的目光摆在了脑海里的画面上,细细观察楚世昭这边的动静。

    楚世昭怎么在不知不觉中,又打了一场大型战役?

    李凤宁决定看看这一次鄱阳之战的缘由经过和底细。

    当仔细品味过后,李凤宁嘴角微微翕动。

    毫无意识地张开了自己的樱桃小嘴,发出了一声——‘啊?’的惊呼声。

    在鄱阳之战中,王守义的兵力号称百万,其真实的人数,李凤宁凭借本能和经验,准确能推测出来的数目应该是有三十万人。

    其中有十万人应该是真正参与战斗的战斗人员,还有二十万人就是随行的民夫和确保后勤部队的人口,而这些人,是可以转化为士兵的,但没有充分的训练和战斗能力,基本上很大概率就会一碰就碎。

    正常情况下,非必要的局面下,是不可能让后勤的民夫变成士兵,因为一旦前线士兵有一个人出现士气溃败当逃兵,就会有无数人下意识地会想逃兵,让这些本身就没有战斗经验的民夫上去,只会让仗越来越难打。

    也就是说,王守义实际控制了十万人,围攻了鄱阳这座小城,而楚世昭虽然是找到了杨方作为援军,可是杨方根本就没有出现在正面战场。

    从纸面实力分析,就是两万本地的荆州官军去打十万义军,并且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楚世昭竟能取得全歼敌人的辉煌胜利。

    这一点就太夸张了。

    远比上一次楚世昭两千玄甲骑冲散了王守义的部队要夸张的多。

    那两千玄甲骑里可是有训练有素的凉州百战骑兵,加上骑兵打步兵有天然的心理优势,说一万道一千,骑兵见机不妙,是随便能撤走的。

    而王守义被楚世昭来那么一下,损失没到那种地步,但不想进一步扩大损失,他也是能撤走的,况且楚世昭也没办法靠两千骑兵留住王守义。

    这一场战役,名义上是两千大破十万,实际上的战略意义是劝退王守义的部队,没有进一步产生实际效益。

    王守义是成功退了回去的。

    他基本地盘没有任何的变化,只是没办法更进一步,被楚世昭给拦住了。

    顶多是被取笑十万精兵没打过两千骑兵的突袭。

    可是人家的实力保存的完完整整,笑话归笑话,只要王守义伤筋不动骨,还能再回来打。

    这种发挥,已经是很厉害很厉害的水平了,绝对是顶级名将级别的演绎,足以让李凤宁感叹楚世昭的勇武,可是这鄱阳之战和庐州之战却已经不是一个级别的战役了。

    无论是重要性,战略性,还是战略意义,它都远远超过了庐州之战。

    说白了,但凡楚世昭不是皇室中人,仅凭借鄱阳之战的战果,楚世昭现在就该抬入武庙。

    活着的名将。

    一场战役,就能入兵家之列!

    这一仗打的,可谓是让李凤宁惊为天人。

    被包围战,反而是被楚世昭活生生打成了歼灭战,这找谁说理去啊?!

    太强了,这种表现出来的军事素养所带来的张力,超乎了李凤宁的认知概念。

    而且这一仗,楚世昭完全不是凭借正面战场击溃的王守义,这是一场真正的全胜局。

    政治上取大义,有周室遗命加身,楚世昭‘焚晋之案’以及《治安疏》,都让他在南方积累了一定的名望。

    因而楚世昭其实是有一定民众的拥护和支持的基础。

    这就是为什么‘文俞’、‘杨方’、‘董奉’蜂拥而至,荆州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就愿意接受楚世昭统治的缘故。

    军事上,利用杨方南阳起事的契机,牵制敌人,调集兵力,积极反攻和故弄玄虚,极大消耗了王守义的精力。

    战略上,楚世昭没有追究那些想要投奔王守义的地方官吏,牢牢地掌握了人性的主动权。

    最厉害的是,你只要来投顺我,楚世昭是真信!

    每一次,命运都给楚世昭一次机会,都有一个转折点,而每一个转折点,楚世昭都用上了。

    董奉投奔楚世昭,给了楚世昭一个义军粮仓所在位置的信息,但是,寻常人敢相信吗?敢拼这种机会吗?敢赌这不是反间计吗?

    楚世昭积累了前后的优势,又在战局之中抓到了那最不可思议的转折点,敢于拼杀,积小胜为大胜。

    而最巧合的是,刚刚解决掉义军粮仓的蓝殊,也没有按兵就班地决定行动,是看到了时机,直接擅作主张,反过来和楚世昭合兵,结果造成了义军误以为‘杨方来援’的假象。

    接连出现这种情况下,又遭逢雷暴雨的天气,彻底镇住了王守义的义军。

    兵书云——‘天时地利与人和。’

    楚世昭何止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有出乎意外的两次事故,造就了这一场辉煌至极的人少打人多的歼灭战。

    堪称强者之运!

    此举,更是聚歼了王守义在南方赖以维持统治的大量军队,战略意义上直接打垮了起义军,换而言之,楚世昭一战打崩了王守义,取得了南方政权的主导地位。

    仅此一战得半壁江山都不为过!

    非胆智之主,孰能堪之?

    问题是,如果王守义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李凤宁可能还没有这样的震撼,问题是王守义他犯的错误也不多。

    正因为李凤宁知战,懂战,才知道这鄱阳之战的含金量有多高,但凡楚世昭有一次判断不正确,有一次决策不果断,他都赢不了。

    而对王守义而言,他最倒霉的只能说是天气。

    “这就是天命。”李凤宁发出了一声感叹,“不愧是夫君。”

    她之所以这一次模拟推演很多选择上面扭扭捏捏,甚至想和楚世昭比划比划,一方面是李凤宁的性格天性要强,和楚世昭联姻的那次模拟推演,他们俩的关系一直都是相识相知又互相爱斗嘴的关系。

    所以,李凤宁极是想要在楚世昭面前证明她的能力,有点意气用事。

    她无疑是想要以下克上,让楚世昭见识见识她的能耐,心里较真地想和楚世昭比上一比,不心甘情愿就这么给楚世昭当个安分守己的妃子。

    可是你让她选自己的丈夫,其实李凤宁也只会选楚世昭,毕竟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摆在这里。

    对于李凤宁而言,这天下就是他和她,还有他俩孩子的份,跟其他人不搭边。

    遇到事情,那就一致对外,没有遇到太大的事情,李凤宁偏偏就想要和楚世昭争争闹闹。

    桓氏的插曲,更是让李凤宁敏锐地意识到了,机会是主动争取的,要是没有主动争取,楚世昭就会花落她家,所以她首要任务就是取得李家的支持,控制整个晋阳的军权,拥有足够的力量和地位,才能有机会接触没有就藩在晋阳的楚世昭。

    这才勉勉强强可以和楚世昭能有‘共舞’的机会。

    因为如今的局势已经变了。

    楚世昭不是那个被削掉位格,从一字王变成郡王,落在晋阳的失意人,而是一个斗胆谏言,力斥群臣的贤王。

    李家是豪强出身,想要和亲王联姻,尤其是这种级别的亲王联姻,门不当户不对,李凤宁也只有把自己做大做强了,才能说是和楚世昭门当户对。

    所以李凤宁要想办法尽可能地取得更高的成就,这才能让她在楚世昭的集团之中成为一块其他人无法动摇的高山。

    只是现在看来,她和楚世昭实在是相差甚远。

    好像楚世昭不怎么需要李家,他也能治定一方!

    而一直盯着画面的李凤宁,看到大杀四方的楚世昭,她的脸上还是不知不觉地露出了笑容,紧紧攥着的拳头终于是放了下来。

    多年以来,李凤宁其实一直都在寻找‘焚晋之案’的元凶,派遣了很多探子南下,可是这件事情的谜团实在是太多,不能明察其中细节,只能知道当时参与‘焚晋之案’的官员,近乎遍及整个江南。

    当时楚世昭的死,让李凤宁很是难熬。

    在楚世昭没有死的时候,李凤宁其实对于模拟推演还有很大的兴趣,但是在看到楚世昭的死讯后,李凤宁几乎一个瞬间就窒息了,差点一口气没有喘上来。

    而她能看到南方的情况,也多亏了这些探子作为耳目,这才让她能看到更多视野外的消息。

    李凤宁合上双眸,她原先低落的情绪,在楚世昭日益壮大和接近完美的表现下,立刻是雀跃了起来。

    现在的楚世昭应该还没有娶妻生子。

    趁着机会,立刻带着阿父去抢个正妻的位置!

    李凤宁忽然感觉和楚世昭就这样争来争去,比出一个你强,我强什么的似乎没有什么意义,当楚世昭的死讯传来时,就算是李凤宁什么都争到了,这又有什么用处呢?

    她和楚世昭这一家子都要被拆了。

    再怎么争,再怎么吵,她李凤宁也得先和楚世昭成两口子,把这外面盯着他们的‘杂种’们杀个人仰马翻再说。

    没有楚世昭,就是得了天下也没任何意义。

    又没她和楚世昭的儿子去继承这个位置。

    反而白白给自己两个弟弟拼命。

    这才是逻辑的核心。

    与此同时,楚世昭的步伐在摧毁掉了王守义的部队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推进了起来。

    【开阳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刚刚取得鄱阳之战大胜的楚世昭马不停蹄地一路挥军而去。】

    【开阳三年二月二十七日,王守义单骑回到苏州府,当下的苏州府被宋珣一路猛攻,回到苏州府的王守义没有太大的办法,不能抵抗宋珣的军队,不久之后,王守义再度兵败,这一次王守义没有选择逃跑,而是自刎而亡。】

    【可宋珣刚刚打下苏州府不久,楚世昭的大军就挥之而来,所到之处,大多地方都愿意主动献降。】

    【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楚世昭的鄱阳之战声名远播,以至于地方军队不敢与楚世昭对抗,偏偏楚世昭还是大周宗室,血脉尊贵,使得本为大周官吏的臣民自愿归顺楚世昭的号令。】

    【一日破九城,可谓是千军万马避白袍!】

    【开阳三年三月,楚世昭击败了宋珣带领的起义军,至此南方割据的大大小小起义军,都在楚世昭的兵锋下决定放弃抵抗。】

    【开阳三年四月,黄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观望态度,而楚世昭已打下应天府,为了安稳军心,稳固天下向周之士,于是楚世昭在应天府称帝,以此招揽有志之士。】

    【楚世昭在应天府的前朝旧都即皇帝位,建元晟武,同时楚世昭为表重兴周室之意,在南方建立国家后,仍然使用“周”的国号,史称后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