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五百章:朱元璋·龙驭宾天

第五百章:朱元璋·龙驭宾天

    【不过朱元璋最终没有选择任何一个儿子】

    【因为朱元璋需要形成规矩,而嫡长子继承制就是他这个开国之君必须给后人立下的榜样。】

    【毕竟玄武门之变中夺权上位的唐太宗的确是个难得的好皇帝。】

    【但他也给唐朝树立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榜样。】

    【唐代后来出现那么多夺嫡争位的时期,光类似“玄武门之变”这样的宫廷政变就有四次之多】

    【这就是因为一开始的规矩没立住。】

    ……

    大唐。

    李世民完全不为所动。

    我那是无路可走了!

    眼前都顾不上哪里能考虑以后。

    再说了,朕立高明不也考虑这事了吗!

    谁知道未来的破事会发生的那么猝不及防啊!

    ……

    大唐·高宗时期

    “朕把这事忘了!”

    李治突然想起玄武门继承制这事了。

    他猛然发现,这副重担落自己身上了!

    “那未来……”

    李治看着书本上的未来,脸色一阵变化。

    ……

    大唐·玄宗时期

    “我就说得累死吧!”

    李隆基再次恢复勃勃生机。

    他塞着肠子,面不改色道:

    “事情就不能那么办。”

    “天赋异禀的人才几个啊。”

    “不能拿特例当永恒。”

    杨玉环也习惯了,无视满地血迹。

    自顾自地吃着酥山。

    ……

    【朱标虽然早死,但他毕竟留下了后代,嫡长子的血脉并未断绝。】

    【如果朱元璋在其他儿子中挑一个立为新太子,本质上也是废长立幼】

    【这既坏了规矩,也容易引起其他儿子的不满,埋下内乱的隐患。】

    【所以,他在大臣们的建议下决定还是立嫡长孙为继承人。】

    【到这一步似乎问题已经明朗了。】

    【但其实并没有。】

    【因为谁才是嫡长孙,也是一笔乱账。】

    【朱标的妃嫔不多,史书可查的只有两位。】

    【原配妻子常氏是开平王常遇春之女,次妃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之女。】

    【常氏在洪武七年(1374)生下了长子朱雄英,吕氏在洪武十年生下了次子朱允炆。】

    ……

    大明。

    乱糟糟的宫殿里为止一静。

    “雄英……”

    老朱念叨着。

    “是个好名字啊。”

    朱标则想到怀孕的太子妃。

    看来就是这胎了。

    但那朱允炆……长子早夭了吗……

    ……

    【公元1378年十一月九日,常氏生朱标第三子、皇第五孙朱允熥。】

    【同月二十一日,皇太子妃常氏薨。】

    【四年后,嫡长子朱雄英又夭折。】

    【按理说他弟弟朱允熥就应该是嫡长子。】

    【可问题在于常氏死后,次妃吕氏成了正妻,所以朱允炆也算是嫡长子。】

    ……

    大宋·真宗时期

    “你待朕捋捋啊。”

    赵恒一时有点算不过来。

    “七八,八二……”

    “那年马皇后也薨了!”

    “你这……”

    赵恒突然有点怕了。

    扭头对刘娥道:

    “他这是不是杀孽造的太多,遭报应了?”

    “朕要是带兵……”

    刘娥直接打断话:

    “你想靖康重演吗。”

    赵恒砸了砸嘴。

    ……

    大明。

    朱元璋看着天幕,突然感觉一口气上不来。

    自己经历人生三大悲,怎么标儿也如此惨?

    “爹!爹!”

    朱标看着身体突然软了的朱元璋,慌忙搀扶着。

    马皇后与朱标扶着朱元璋坐到椅子上。

    小朱棣一溜烟跑出去,留一下句。

    “我去叫太医。”

    而朱元璋则感觉一阵天旋地转。

    隐约间,他似乎想起自己曾劝导伯仁的一句话。

    杀俘不详。

    “标儿,爹对不起你。”

    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

    朱元璋压下翻涌的气血,强撑着看着天幕。

    ……

    【朱允炆和朱允熥这两兄弟,到底谁才算是朱标的嫡长子,这个问题让朱元璋头疼了许久。】

    【但此时朱元璋已经六十多岁,他没有时间从容安排一切了。】

    【最终,他决定立年纪更大的朱允炆。】

    【公元1392年九月,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

    ……

    {其实从名分上来说,按照朱元璋自己定的《皇明祖训》来选择的话无疑朱允熥是最合适的。}

    {第一,其生母太子妃常氏是朱标的原配,从宗法上来讲朱允熥属于嫡次子,由其继位完全名正言顺。}

    {第二,常氏早就去世了,朱元璋也不用担心自己死后发生什么后宫干政的事情。}

    {你说得对,但是朱允熥也有一大劣势,他背后的母家势力。}

    ……

    大汉·武帝时期

    “其母是常遇春的女儿。”

    刘彻算着关系。

    “那也就是蓝玉的外甥女。”

    “两家都属于开国功臣家族,本来就已经势力颇大。”

    “如果由朱允熥继位,其势力会不会进一步膨胀。”

    “主弱臣强,外戚干政。”

    刘彻明白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杀蓝玉了。

    看看那么多外戚干政夺取皇权的例子,就朱元璋的性格。

    他决不允许一丝丝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有拱手相送的可能。

    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也因此,朱允熥只能出局。

    刘彻在感叹着,卫子夫眼中却闪过异色。

    巫蛊之祸真的只是这人发瘟吗?

    没有一丝忌惮卫霍俩家的原因?

    ……

    {但选择朱允炆的话,在名分上其实有点说不通。}

    {因为朱允炆出生的时候,太子妃常氏还没去世,其母亲吕氏只是一个侧室。}

    {朱允炆的地位在宗法上来看属于庶子,尽管后来吕氏被扶正了(朱元璋干预的结果),但其实在宗法制的规定下,根本没有什么侧室扶正一说。}

    {继室可以有,但得重新续娶,并且继室所生之子是要低于原配所生的。}

    {退一步讲,不那么严格,就让吕氏扶正了,但其扶正后生的孩子才属于嫡子。}

    {朱允炆的身份仍是庶子,名不正言不顺啊。}

    {所以,曾经为太子朱标铺的路,全成了朱允炆的威胁。}

    {他自己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好兄弟、义子,只为给孙子铺路。}

    ……

    大汉·宣帝时期

    “他的想法,我很理解……”

    刘病已的经历跟老朱差不太多。

    朱元璋的想法本质就是个普通农民的想法。

    “有个妻子,有个儿子,有个孙子。”

    “这些人就是他生命中全部的人性和温情。”

    许平君看着眼神晦暗的皇帝,心疼的握住他的手。

    刘病已看向皇后的双目。

    “而随着这些人相继的离开,朱重八的生命也在一丝一缕的被抽取。”

    “当自己培养大半生的儿子离开后,朱重八也跟着走了。”

    “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只是一个为了维系明朝运作的无情的帝王机器。”

    “失去了要看遍江河日月的妻子,又失去继承他家产的儿孙。”

    “那他剩下的使命就只是为帝国选择下一任皇帝并扫清一切障碍。”

    ……

    大隋。

    “这老朱最后会把皇位给朱允炆真未必是他有多喜欢这孙子。”

    杨坚摸着胡须若有所思。

    “有很大的可能是老朱在晚年的时候本能的想追求马皇后、朱标的浮光魅影。”

    “实际上按照宗法制来讲,马皇后嫡出的其他次子本身就具有合法继承权。”

    “而且理论上比这朱允炆什么的,顺位是要高的。”

    独孤伽罗往深了想一想。

    “但历来太子早亡,都是皇孙继位啊。”

    杨坚也有点摸不准了。

    最后两手一摊道:

    “反正我不看好朱允炆的帝位。”

    “你看看,外面全是诸侯。”

    “里面呢,能打的都让老朱砍死了。”

    “这多像西汉初年啊。”

    “那些兄弟服大哥。”

    “难道还要服一个小娃娃?”

    “还是名不正言不顺的小娃娃?”

    “藩王定有异动!”

    “你看着吧!肯定的。”

    ……

    【然而看着孙子,朱元璋只觉得心累。】

    【儿子朱标有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有威望,有团队,能控制得住朝堂和军队,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但眼前的这个孙子真是经验、阅历、威望一样也没有。】

    【但留给朱元璋的时间不多了啊。】

    【他只能紧急调整原有的计划安排,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孙子的接班搞定一切隐患。】

    ……

    天幕上。

    白发老人坐在龙椅上。

    面目隐藏在黑暗之中。

    一旁的少年站于手边,看着殿内,不知想些什么。

    而宫门外。

    一枚枚染血的令签散落在地。

    令签上还隐约有着字迹。

    凉国公蓝玉、开国公常升、会宁侯张温。

    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

    舳舻侯朱寿、怀远侯曹兴、全宁侯孙恪。

    沈阳侯察罕、西凉侯濮兴、宜宁侯曹泰。

    支平侯韩勋、徽先伯桑敬、东莞伯何荣。

    ……

    【公元1393年,蓝玉案起,一连诛杀了十多位开国功臣武将。】

    【公元1394年十一月,颍国公傅友德被诬谋反自刎而死。】

    【公元1395年二月,宋国公冯胜被诬谋反处死。】

    【朱标还在世时,这一批人都可以算作其手下的军功集团】

    【但是朱标能够控制住这些军功集团,不代表朱允炆能控制住这些军功集团,更不用说蓝玉这位悍将。】

    【所以为了老朱家的天下,这些人必须死。】

    ……

    {一个字:绝!}

    {从某种意义来说,朱元璋也算守住了自己“朋友一生一起走”的初心——反正我要走了,走之前先送你们“走”!}

    {做不到同生,但是可以做到共死的嘛,对不对?}

    {所有这些功臣的肉体消灭都是为了保住老朱家孱弱的孙子内部安全,完全不考虑外部侵略者。}

    {擅长内斗是历史刻在每个统治者的基因里了的。}

    ……

    【外臣安定了,还有藩王呢。】

    【对大臣大杀特杀的老朱根本无法对儿子们动手。】

    【并且朱元璋问朱允炆“如果你的叔叔们造反,你该怎么应对”】

    【想看看朱允炆在自己死后会如何处理诸王。】

    【朱允炆就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首先以德服人,然后再以礼制人。】

    【还不行的话就消减他们的封地。】

    【仍然不行的话就更改他们的封地。】

    【最后没有办法的话只能兵戎相见了。】

    【朱元璋对于朱允炆的答复是十分满意的。】

    ……

    大汉·景帝时期

    “说得很好。”

    刘启捻着胡须冷笑着。

    “但我一个字也不信。”

    小刘彻也不信。

    “这话太幼稚了,我都知道口子一开定是兵戎相见。”

    “这话明显哄弄人呢。”

    刘启扭头道:

    “也不能这么说。”

    “他要是有你大父那手段,的确也能做到。”

    小刘彻忍不住捂嘴乐。

    “这都一千多年了,也没见着一个像大父那般的人物啊。”

    “就他?”

    “还不如说我呢!”

    ……

    【但老朱也不用考虑这事了。】

    【公元1395年,朱元璋第二子秦王朱樉,受命率平羌将军宁正前往洮州征伐叛番,胜利归师。】

    【同年三月,朱樉去世。】

    【这也是个不当人的主,但老朱依然痛心不已。】

    【公元1398年三月,他的第三子晋王朱棡也薨逝了。】

    【同样不当人,但他毕竟老朱的儿子啊!】

    【朱元璋没能承受住接二连三的丧子之痛。】

    【病倒了。】

    ……

    {朱家基因或者家教有问题吧,大多数都这么凶残,朱元璋也是,真的是有家学渊源的。}

    {有些是先天的吧?}

    {秦王、晋王、齐王、代王、鲁王、谷王、伊王这几个不行。}

    ……

    大明。

    朱元璋眼睛一瞪,再也支撑不住。

    “噗!”

    一篷血雾喷出。

    人已昏死过去。

    只留母子二人惊慌失措。

    ……

    {因为一步登天全都封了王,还都有着极丰厚的待遇,年俸万石,外加大量的土地和各种赏赐。}

    {还不受一般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辖。}

    {完全没有了工作和生活压力的情况下,肯定会醉生梦死,然后就发展成为祸一方。}

    {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也有人潜心研究学问,像周王朱橚不仅著有《元宫词》百首,还是植物学方面的专家。}

    {他写的《救荒本草》将四千多种能食用的植物绘成图谱,加注文字说明,为百姓度荒提供了便利。}

    {蜀王朱椿博览群书,才高八斗,被朱元璋称为“蜀秀才”。}

    {朱棣,文韬武略,智勇双全,湘王朱柏“性嗜学,读书每至夜分,喜谈兵,膂力过人,善弓矢刀槊,驰马若飞”}

    {都不错的。}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眉头紧皱。

    “不想皇帝削藩……这怎么可能不削。”

    宋朝不济,但也是吃了五代留下的暗亏。

    没奈何的被动持续放血。

    而这明朝可是拨乱反正重塑法制的大好机会。

    但他却选择主动放血。

    “大明的后世子孙…也不知他们是要感激你。”

    “还是要暗骂你。”

    ……

    大唐·武宗时期

    “多少?!”

    “万石?!”

    李炎肯定了朱元璋从没学过习。

    “过分了吧?”

    ……

    大宋·神宗时期

    赵顼觉得朱元璋有病。

    “年万石?给土地还不伏管?”

    “你这不是给天下养了一群爹吗?”

    皇帝粗算了一笔帐。

    “不出三十年,大明财政必崩!”

    比养辽国都恐怖啊!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不由想到了十二弟。

    他眯着眼睛看着天幕,嘴里嘀咕着。

    “也不知这天幕能不能找到建文所在…”

    朱高炽眼睛一瞥。

    怎么老爷子还想着这事呢?

    ……

    天幕上。

    干枯的眼眶,深刻的皱纹。

    气若游丝的朱元璋躺在龙榻上。

    用微弱的声音发出最后的诏令。

    “宣……诏……”

    一旁的宦官从朱元璋枕边取出装遗诏的锦盒。

    撕开漆封,取出遗诏,走到殿门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

    “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智,好善恶恶,不及多矣。”

    “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有之?”

    “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

    “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佐,以安吾民。”

    “丧葬仪物,毋用金玉。”

    “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

    “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

    “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行事。钦此!”

    宣诏完毕,殿外众臣再三叩拜: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炆跪在榻前,涕泪俱下。

    “祖皇,您还有话要对孙儿说吗?”

    朱元璋艰难的摇摇头。

    他缓缓地抬眼望着朱允炆。

    眨眼间,他似乎看到了标儿。

    他跟妹子站在一处桃花林下。

    笑着看着自己。

    身后的常氏则抱着一个胖小子。

    那胖小子正挥舞着藕节般的胖手,冲自己笑着。

    一丝笑意浮现在枯裂的嘴唇旁。

    他竭尽最后一丝力气,伸出手。

    朱允炆含着泪,想握住那只干枯的手掌。

    下一瞬,手掌于半空中摔落。

    “祖皇!皇爷爷!!”

    皇宫中,哭声震天。

    ……

    【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于南京西宫,享年七十一岁。】

    【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

    【朱允炆于灵柩前继位,改次年为建文元年。】

    【是为,明惠帝。】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