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一百一十章:魂断白帝城

第一百一十章:魂断白帝城

    大明,

    东宫,

    身穿赤色衮龙袍,头戴黑色翼善冠的朱标正批复着奏折。

    身旁的朱棣看着奏折上那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再看了一眼下笔如风的朱标,咂咂嘴。

    “大哥,你这辈子就要这么活着了吗?可真惨啊。”

    一旁的朱标瞪了他一眼,随后将手里批复好的折子放到一旁。

    “老四,你有事没事?没事就去玩,大哥现在忙着呢。”

    朱棣百无聊赖的走到一旁的座椅上,往后一倒。

    “没意思,大哥,你说刘备为什么非要打这一仗?”

    “连我都看的出这仗必败。”

    朱标正拿起新的奏折批复,闻言一怔,随后放下朱笔,看向朱棣。

    “刘晔在三国志里的一句话已经说明了。”

    朱棣斜歪在椅子上搭话道:

    “哪句啊?”

    朱标看着那悬于天际的光幕,静静道

    “‘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

    朱棣一愣。

    朱标继续道:

    “刘备与关羽年少相识相知,同生共死,并肩奋斗近四十年。”

    “若关羽被杀,他还能无动于衷,那他就不是那个值得让关羽放弃曹操,誓死追随一生所敬重的刘备。”

    “四弟。”

    朱标看向对面的朱棣,认真道:

    “古人也是人,他们在做某些决定时,并不总是把得失算得清清楚楚,然后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他们也会意气用事,尤其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更加如此。”

    朱棣挠挠头,有点懂,又不懂。

    朱标笑了笑,拿起朱笔继续批复奏折。

    “人活一口气,有些人有时候做事就图个快意恩仇。”

    “就如项羽屠咸阳城、焚烧咸阳宫,曹操屠杀徐州,都是图一个爽快,出一口恶气,不但对大事没有帮助,反而都是大大的败笔。”

    朱棣插一句话道:

    “就像爹对那些官员一样?”

    和对大哥与我们不同一样。

    朱标抬头看了朱棣一眼,轻笑一声:

    “这就是人啊,有血有肉,有喜有悲,有对有错,这是真实的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最宝贵的东西。”

    “当最宝贵的东西被人抢夺之后,丧失理智、冲昏头脑是非常常见的。”

    “刘备与两汉的大多数皇帝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没有时时刻刻算计得失、分析利弊的做法。”

    顿了顿,朱标补上一句。

    “最起码,那时的刘备没有。”

    朱棣有点难以理解。

    “就为了一时意气?”

    朱标在奏折上批复上一个阅字,淡淡回道:

    “不尽然,也有一举功成拿下荆州的心思。”

    “不过,只四万大军,马匹两三千,就想拿下兵力雄厚的荆州,有点痴人说梦了。”

    朱棣翻了个白眼。

    “闹半天,还是意气之争!”

    “哼,咱可不会学他!以后咱要当一个冷酷无情!百战百胜的大将军!”

    朱标看着叉着腰,昂首挺胸的朱棣,摇摇头失笑道:

    “好,大哥到时亲自给伱助威。”

    ……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白帝城,

    如同凭空苍老十岁的刘备,气若游丝的躺着床榻上。

    将一份诏书递交给身边的诸葛亮。

    “此乃朕亲笔诏书,烦丞相交于太子刘禅。”

    “叫他莫以此为常言。”

    “凡事更望丞相加以教导。”

    诸葛亮双手接过诏书,双膝跪地叩首。

    “朕本想与卿同讨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

    刘备眼神开始涣散,有气无力道

    “丞相,卿之才十倍于曹丕,定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事。”

    “若太子刘禅可以辅佐,则辅之。”

    “若太子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跪倒在地,用力叩首流泪: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感觉眼前发黑,但依然对身边二子道:

    “尔等切记…朕言,朕亡之后…尔等…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说完这句话,刘备顿觉一阵恍惚,嘴里念叨着:

    “子龙,早晚要多看顾我儿。”

    此时,外界的声音突然在他耳边消失。

    刘备看到了一颗大树,那棵树长的又高又大,枝繁叶茂,如一顶华盖。

    一个少年站在树下,脱口而出:

    “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一转眼,少年坐在涿县街头摆卖草鞋。

    因不甘寂寞,开始拜师读书,结交兄弟。

    黄巾起义,投身乱世。

    少年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漫漫长路中上下求索。

    少年跌倒了爬起,爬起了跌倒。

    起起伏伏几十年,百折不挠,坚韧不拔,成就一方帝业。

    “大哥!”

    “大哥!”

    “主公!”

    “陛下!”

    一阵阵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落寞的刘备突然回首,看着那一张张熟悉的脸,笑意重新浮现在脸上。

    “云长!”

    “翼德!”

    “士元!”

    “孝直!”

    刘备开怀大笑的向那来迎接他的众人跑去。

    ……

    此时,天幕一晃。

    一位面目憨厚,头戴长冠的青年打开一份诏书。

    随之,一份老人的谆谆教导声响起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书也展露于天际。”

    青年看完这份并不长的遗诏,悲戚哀嚎:

    “阿父!阿父!”

    ……

    【公元223年四月二十四日,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崩于永安宫,年六十三。】

    【丞相诸葛亮护送灵车回到成都。】

    【葬身之地未明,设衣冠冢于成都之南。】

    ……

    大汉,

    刘邦怔怔的看着天幕,喃喃道:

    “类己,类己。”

    一旁的吕雉没有打击他,她知道说的类己是类的什么。

    她看向天幕,轻声说道: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亲手创建的帝业,只完成了一半,一统江山的抱负,也无法在实现。”

    “但他却没有太多的遗憾,没有太多的悲愤,十分平静、波澜不惊。”

    刘邦点点头,同样轻声道:

    “诏书通篇只字未提让刘禅继承遗志、一统江山。”

    “只是一个父亲在临终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教他怎样做人。”

    夫妻俩对视一眼。

    “终其一生,庶几无愧!”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看着天幕,第一次称赞道:

    “刘备只是在教导儿子,而不是教育承嗣帝业者。”

    “他这一生的确对己无愧。”

    而一旁的刘启则是一脸别扭。

    “他让诸葛亮自取?难道让一个汉篡去攻打另一个汉篡?这不是笑话吗?”

    刘恒看着刘启,叹口气。

    刘启郁闷道:

    “阿父,有事您就直说吧,总叹气干嘛。”

    刘恒十分无奈。

    “说你笨吧,你还知道不能以一个篡逆对付另一个篡逆。”

    “说你聪明吧,朕还亏心。”

    “伊尹放逐太甲,霍光废黜昌邑王。”

    “他们的行为就是‘自取’。”

    刘恒看向天幕,淡淡道:

    “刘备的诏书里很明显的表明太子刘禅不是个聪慧之人。”

    “又已善小恶小之别嘱咐之。”

    “这表明,他生怕太子会走了歪路。”

    “所以,这句话是给了诸葛亮莫大的法理。”

    “如果太子刘禅真的不学好、不成器,诸葛亮可以以此来放逐或废黜太子。”

    “他真的很信任诸葛亮啊。”

    “就不知,诸葛亮担不担得起这份信任。”

    ……

    曹魏,

    司马昭突然开口道:

    “父亲,武帝文帝明帝也都托孤给你,你怎么……”

    司马懿瞥了一眼他。

    “刘备,仁义君子。”

    “诸葛亮,忠贞之人。”

    “但曹家三帝,哪个也不与仁义忠贞这四个字沾边。”

    “那我为何要与这四字沾边?”

    “再者说……你怎么知道我没仁义忠贞过?”

    司马昭默默转过头。

    刘备开的书单,这不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