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 第一一二章 朱元璋人傻了:咱大明的宗室,竟然真能达到几十万之多!

第一一二章 朱元璋人傻了:咱大明的宗室,竟然真能达到几十万之多!

    梅殷自然看到了几人的反应。

    尤其是朱元璋的反应。

    此时他心里面,都在不住地呐喊。

    让朱元璋真的起了杀心,那就别忍着了。

    赶紧动手,直接把自己砍死算了!

    别在那里继续集赞怒气了!

    这样大家都好。

    可朱元璋这时候,并没有杀他,只是在等着他表演。

    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继续进行。

    不然,在死谏过程中,通过故意拖延等办法,获得的死亡是无效的。

    死了也是白死。

    梅殷自然知道,朱元璋还有自己的小媳妇儿,以及李景隆为什么见到自己弄出来的东西后,会是这样的一个反应。

    这是因为,他拎出来的东西是一袋子稻米。

    猛的一看,很难让人想象得到,这东西和自己将要解释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梅殷没有给他们过多解释,从边上拿起扫帚来,把本就干净的地面,又给清扫了一遍。

    然后又把扫帚给倒着拿过来,用扫帚柄在地上画出五横五竖。

    组成了十六个两尺长短的方格……

    朱元璋几人看着梅殷的操作,哪怕到这个时候,也依然是觉得莫名其妙。

    不知道他想要做些什么。

    梅殷在做完这些后,就从边上的装稻米口袋里,抓出了一把稻米。

    望着朱元璋道:“有些事只用嘴说,最后的结果,似乎让人很难接受。

    但是用一些办法,就能更直观的表达出来。

    这方格,每一个就代表大明皇家一代人。

    梅殷说着,就在第一个方格里,放了一粒稻米。

    “这是岳父大人你这一代。”

    说着又数出了二十粒稻米,放在第二个方格里。

    “岳父大人现在有十几个儿子,但岳父大人你春秋鼎盛,肯定不止是这些个。

    那咱们就将之算成二十个好了。”

    其实梅殷知道,历史上朱元璋的儿子有二十多个。

    不过这事,他肯定不能说的如此准确。

    朱元璋此时,已经明白了梅殷的用意。

    想了一下,他点了点头,同意了梅殷的这个做法。

    他也觉得,自己现在身体还硬朗的很。

    后宫的嫔妃,也不止自己妹子一个,还有其余不少人。

    今后肯定还会有不少的儿子出生。

    虽然朱元璋和马皇后之间的感情,确实很真挚。

    可也架不住朱元璋身体很诚实,知道哪个年轻,哪个漂亮。

    且精力也旺盛的厉害。

    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之后,梅殷又望着朱元璋道:“这二十个儿子,其中会有一个为皇帝,剩下的为亲王。

    不过咱们现在,先不算亲王和郡王的数量。

    只算后代的数量。

    今后岳父大人的这些儿子,平均每个人生四个儿子,应该不算多吧?”

    朱元璋想了一下,点了点头。

    说实话,对比一下他这个做老子的战斗力,他觉得自己的儿子们,平均下来一人生四个,还是太少了。

    那怎么着也得生个十八个才成。

    将来这些儿子们,生下来的孙子,也不用他们这些当爹的多操心。

    自有皇家进行供养。

    条件如此之好,肯定是要多生一些才好。

    “那这样算来的话,到了大明的第三代,就有八十人了。”

    梅殷说着,数出八十粒米,放到了第三个格子里。

    此时哪怕有八十粒米,放在这两尺见方的格子中,也依然显得特别少。

    只有那么一小撮。

    “后面的都按每人生四个儿子来算,陛下觉得如何?”

    朱元璋点了点头,表示了认同。

    说实话,梅殷按照每人生四个儿子来算,在他看来还是少了。

    这个时代不要说他们这衣食无忧的皇家之人,就算是很多贫寒家庭,也往往兄弟有好几个。

    梅殷在这上面,并没有故意夸大。

    当下梅殷便道:“那么到了第四代,就是三百二十人了。”

    说着,数出三百二十粒米,放入到了第四个格子里。”

    “第五代的话,就是一千二百八十人。”

    说罢,梅殷数了相应的米粒,放入到了第五个格子里。

    “第六代的话就是,就是五千一百二十个。”

    梅殷说罢,就又从袋子里抓出米接着数。

    和之前能迅速的数出相应的米粒不同,这一次五千多粒米,数的时间就要长了。

    见到梅殷在这里一粒一粒数着米。

    神情一直显得呆滞的宁国公主,这个时候忽然便也蹲下身来,从边上装米的袋子里,也弄出米来,一粒一粒飞快的数了起来。

    神色显得激动。

    动作甚至于要比梅殷都快了。

    李景隆呆愣了一阵儿后,见到宁国公主的举动,受到了提醒,也忙加入到了数米的行列之中。

    只有朱元璋还站在那里,背着手看着几人在那里数米。

    但神色,却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

    三人通力合作,数出了五千一百二十粒米后,将其放到了第六个格子里。

    这个时候,五千多粒米放在格子里,已经没有那么少了。

    梅殷又道:“那么到了第七代的时候,也就是……”

    他如此说着,停顿了一下,心里迅速盘算。

    “两万零四百八十人了。”

    在梅殷说出这个数字之后,就连一直站在那里,负手而立,面露杀机,眼神一直往梅殷脖子上飘的的朱元璋。

    此时面上神色,也忍不住出现了变化。

    见到宁国公主,还有李景隆在那里数米之后,朱元璋迟疑了一下。

    暗自一咬牙,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也蹲在地上,从旁边的米袋子里抓起米,也要去数。

    结果却在此时,却听到梅殷的声音响了起来。

    “别数了。”

    朱元璋数米的动作,顿时愣住。

    心中怒气翻涌。

    这他娘的!

    这混账东西,是故意和自己作对是吧?!

    李景隆和自己闺女去数米,他都认同。

    结果现在,自己刚一开始数米,他就在那里喊什么别数了?

    有这混账东西这样做的吗?!

    梅殷却没有留意到,自己无形之中居然又一次的伤害到了朱元璋。

    他道:“两万多粒米,这样一粒一粒数起来,实在是太麻烦了。”

    可不数的话,怎么能知道具体的数量?

    几人听到梅殷话,一时间都有些疑惑不解。

    却见梅殷此时,已经反身到了屋里,很快就从屋内拿出来了一杆秤。

    他动手称出一斤米,让人去数这一斤米里有多少粒。

    朱元璋,宁国公主,和李景隆三人,也都先后明白了梅殷这样的用意。

    这样,确实要比一粒一粒数快上太多了。

    而此时,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大的程度。

    就算是有着几十粒米,甚至于几百粒米的误差,也并不算太大了……

    称出一斤米后,几人就将这一斤米,给分成了几堆,各自数上一些。

    然后将得出的数字进行相加。

    得出的结果为两万零一百八十一粒米。

    米的品种很多。

    不同品种的米,有的颗粒大,有的品种颗粒小。

    所以同样一斤米,米的数量是不同的。

    就算是同一种品种的米,因为种植的地方、光照时间、水、肥、种田之人的用心程度……等等方面的原因。

    也同样是米粒大小各不相同。

    不过此时,梅殷所弄的这米,却是从同一个袋子里面弄出来的,差距不是太大。

    可以用这样的办法,来说明问题。

    梅殷将这一斤米,给倒在了第七个方格里。

    开口道:“后面的太多,太麻烦了,就把零头舍去,只把一斤米算做有两万的粒米好了。

    这样算的比较简单。”

    他说着,望向朱元璋,征求意见。

    朱元璋显得有些发愣。

    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的。

    听到了梅殷话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梅殷便接着道:“那第八代的话,就有……八万一千九百二十个人。

    算成米的话,差不多四斤一两……”

    说着,就动手从米袋子里,称出四斤多的米,倒在了第八个格子里。

    “第九代的话……”

    梅殷说着,在这里迅速进行心算。

    而之前时,还在那里跟着心算的李景隆。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彻底放弃了心算。

    一方面是觉得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大了。

    心算着太吃力。

    另外一方面则是,他费劲心思的在这里心算,还没有彻底的算出来,这边二姑父便已经说出了结果。

    差距着实有些大。

    所以还是直接等着二姑父给出数字来的好。

    省心省力,又能免受打击。

    “第九代的话是,三十二万七千六百八十人。”

    在梅殷说出这个数字后,朱元璋的嘴角抽动了一下。

    梅殷把相应数量的米,称出来之后,倒到了第九个格子里。

    到了现在,这十六斤多的米,已经能把这第九个两尺见方的格子给堆满了。

    “那么到了第十代时,就是……”

    朱元璋,宁国公主还有李景隆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梅殷的身上。

    等待着他说出结果来。

    甚至于包括站在不远处,在那里装木桩子的刘英,都忍不住的抬起头来。

    看着梅殷,等待着从梅殷口中得出一个数字。

    一个肯定大的很吓人的数字!

    “一百三十一万,零七百二十人!”

    等待了片刻之后,梅殷说出了最终的结果。

    当他说出这个数字之后,场面顿时又一次变得寂静的吓人!

    在场几人,很明显都被这个数量给吓到了。

    张口结舌。

    唯有梅殷没有受到影响,还在这里动手称米。

    这一次,他不再是从袋子里面往外舀米进行称重了。

    而是直接称那大半袋的米。

    称量之后,从中舀出了七八斤米。

    剩下的连同袋子,都给放在了第十个方格内。

    袋子里的米,也没有再往外倒。

    因为倒出来的话,那个两尺见方的格子,显然已经容纳不下这六十多斤的米。

    “到了第十一代,每个人还假设他们平均生四个儿子,那么就是……五百二十四万两千八百八十个人!”

    说罢之后,梅殷伸手拍了拍,显得有些呆滞的李景隆。

    让他和自己一起到屋子里面,抬出来了几袋米,称重之后,将其摞着放在了第十一个方格内。

    这个时候,场面已经非常的寂静了。

    但梅殷的声音却还在继续响起,给这些人带来,来自于指数级增长的震撼。

    “到了第十二代时,宗室人数为……

    两千零九百七十万,一千五百二十人!”

    “轰!!”

    当梅殷说出这样的一个数字之后,那简直如同一道惊雷一样,突然之间,就在几人心中炸裂。

    一个个,都面露出了极其震惊,不可置信的神色。

    就连那之前,一直杀意涌动,想要把梅殷给刀了的朱元璋,都是忍不住的面露震惊。

    身体都止不住的晃了晃……

    面色显得有些苍白。

    眼中都快没了焦距!

    这一次的冲击,对于他而言是真的大!

    简直是大没边了!

    谁能想到,如今连他自己,带儿子,才是那么点人。

    一代一代的生下去,才只不过是到了第十二代。

    自己的子孙,就能达到恐怖的两千多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

    这完全超出了朱元璋固有的认知!

    将他整个人,都给听傻了眼!

    而梅殷在说出这个数字之后,还没有再招呼同样傻了的李景隆,到屋子里面和他往外抬米了。

    哪怕梅殷深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

    家里囤的粮食不少。

    可也没有那么多的米可用了。

    不过,此时仅仅感受一下,这安静至极的气氛。

    再看看那几个,完全呆滞的人,梅殷觉得到了现在,也没有必要再弄米,往格子里面摆,对朱元璋进行冲击了。

    只现在的效果,就已经足够强烈了!

    朱元璋站在这里,看着那些被梅殷画出来的格子,以及格子里面的米。

    神色呆滞。

    脑海当中,梅殷所说出的两千多万的数字,在一直的盘旋。

    明明第一个格子里面只有一粒,第二个格子里面只有二十粒,第三个格子里只有八十粒米。

    明明只有这么点儿。

    怎么到了第十二个格子,就直接来到了两千多万了??

    这……怎么会如此?

    看着那格子里,最开始少的可怜,并不显眼的米。

    再到第十一个格子里,直接变成了三袋子的米。

    朱元璋只觉得自己脑瓜子在嗡嗡作响。

    之前梅殷说大明的宗室,会有几十万,甚至于上百万时,朱元璋是说什么都不相信。

    只觉得梅殷是在那里胡扯。

    现在,他们朱家人丁单薄的厉害。

    繁衍下去,今后能有几千,上万人,他就觉得已经是非常多了。

    怎么可能会如同梅殷所说的几十万人?

    可是现在,随着梅殷一粒粒的米摆出来之后。

    朱元璋固有的认知,一下子就被轰击了一个粉碎!

    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哪怕到现在,他都觉得非常的懵。

    想不明白为什么才那么点人,一个人生四个儿子,一代代的下去,到后面居然会有这么多的后代!

    当真令人感到无比的恐怖!

    而这才仅仅只是第十二代!

    那如果是第十三代,第十四代,第十五代呢?

    这样算下去,自己大明的宗室,又有多少?

    自己大明的朝廷,每年又需要弄出多少的钱粮,去供养大明的宗室?!

    这个问题,他不敢去细想。

    只要稍微的一想,朱元璋就觉得头皮发麻!

    结果这个时候,梅殷的声音又一次响了起来。

    “当然,现在所算的,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数字。

    真实的情况,肯定会和现在的结果,有着很大的出入。

    比如,有的人生不到四个儿子,也比如有的人,到了后面会因为种种原因而绝嗣。

    也有人所生的儿子,会超过四个。

    或者是因为疾病,或者是一些其余的意外,导致一些人的一些儿子,还没有成年就不幸夭折,没有留下后代。

    还有,因为各自成亲的时间不一样,养育儿子的时间不一样。

    导致同一辈分的人,不可能同时都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但可以肯定的是,哪怕刨除了各种方面的意外,只需要多经历上几代人,大明宗室的数量,都将会达到一个极为恐怖的地步!”

    梅殷的声音缓缓响起,给朱元璋,以及在场的其余人做着解释。

    现在,看看格子里面那以恐怖速度增长的米,再想想第十二代就有两千多万人的数字。

    在场的这些人,这个时候再也没有一个,觉得梅殷之前所说的,大明到了后期,宗室会达到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于上百万数量,是一个笑话。

    是在胡扯了!

    就算是情绪最为激动,被梅殷的一番死谏,给顶撞的心里难受的朱元璋。

    这个时候也都不吭声了。

    虽然梅殷所说的这些具体问题,确实存在。

    今后宗室的数量,不可能和现在算出来的数字对上。

    可通过这样的一番计算,也能让他们直观的感受到,一代代的繁衍下去,大明宗室的数量,会增加到何等程度!

    虽不知具体数量数目,但却也知道,绝对很恐怖!

    远超在场所有众人,之前的想象!

    而且,梅殷在进行计算之时,还一直只算的是儿子,没有算女儿的数量。

    若是把公主,郡主等这些人都给算上。

    那需要朝廷供养的,宗室之人的数量将会更多!

    越想,越觉得震撼。

    越想,越是心惊!

    这个时候,朱元璋根本就不想去算,这些一代代的人里,有多少亲王,多少郡王!

    又有多少辅国将军,镇国将军什么的了。

    因为当宗室的数量,达到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之时。

    只按最低等的供养标准来算,那所得出来的,也必然会是一个极其恐怖的数值!

    甚至于会大到,远远超过大明朝廷一年的收入!

    之前还一直嫌自己儿子少,觉得自己家人丁单薄的朱元璋,到了这个时候,再也不觉得自己家人丁单薄了!

    只需要短短十二代!

    短短十二代,就有这么多人!

    而且,这里面若是再算上一些比较长寿的人,出现四世同堂,甚至于五世同堂的情况。

    那么,这人数也将会变得更多。

    一时之间,场面变得极其的安静。

    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庞大的数字,给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原来,梅殷说的都是真的!

    原来他说宗室到了后面,按照现在的宗室供养制度去算的话,将会成为巨大的吸血虫,趴在大明身上吸血。

    会成为一个庞大的负担,压的大明喘不过气来,居然都是真的!

    居然没有一句话是假的!

    有这么多人需要大明朝廷进行供养,那今后大明的朝廷,别的什么事都不用做了。

    只把每年从各地收上来的赋税分给他的子孙后代们,让他们去生活也就是了!

    之前,一直觉得给自己所制定的宗室俸禄标准,并没有那么高,很合理的朱元璋。

    这个时候,再也不觉得合理了。

    只觉得心中惊悚无比!

    想想这样的景象,朱元璋就觉得头皮发麻,被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虽然他也想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享福。

    但是,这也是有限度的。

    他从来没有想过,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把大明给吸干!

    朱元璋站在这里,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而宁国公主,也同样是无比的呆滞。

    但呆滞过后,心里却生出了巨大的惊喜!

    情绪到了此时,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

    望着梅殷的目光都变了,带着星星。

    原来……原来自己的夫君,在听到父皇说,要给自己庄子之后,非但不上前谢恩,还直接望着父皇进行了死谏。

    并不是说他要故意顶撞父皇,也不是说他不懂人情世故。

    而是因为,夫君已经从这个很多人都习以为常,觉得很正常的事情里,嗅到了强大的危机!!

    一个在今后,可以影响到整个大明国运,让大明变得虚弱的天大危机!

    这一刻,宁国公主因为梅殷之前那出人预料的死谏,心中出现的那些震动,气愤,心如死灰,全部都消失不见了。

    变得更加倾心自己的夫君。

    并为自己在此之前误会了夫君,产生那样的情绪而感到自责。

    太不应该了!

    自己确实太不应该了!

    不应该如此去想夫君!

    夫君那么好,那样聪明的一个人。

    在这段时间的婚后相处之中,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夫君对自己也是真的好。

    是真的把自己放在了心里。

    若非事出有因,若非事情重大。

    他又怎么可能会不顾自己的感受,见到父皇之后说什么死谏。

    在这件事情上,用这样的语气和父皇说话,对父皇进行顶撞?

    现在,宁国公主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夫君的良苦用心。

    至于李景隆,也一下子反应了过来。

    明白二姑父敢如此对陛下说话,全是因为二姑父本身就占据着道理。

    觉察到了一个,对于大明而言巨大的危机。

    天大的坑!

    所以才敢如此理直气壮,毫不客气的说死谏。

    猛的看起来言论石破天惊。

    可实际上,本质却在为大明好。

    这就跟当初在中都城的事情上,他对于陛下进行死谏,是同样的道理。

    只是,明白归明白,但二姑父这个说话的方式,还是容易让人火大。

    尤其是碰到陛下这种脾气的人,他没事提一嘴死谏,很容易会让人压不住怒火,把他给咔嚓了。

    陛下可真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

    这时候的李景隆,对梅殷这个二姑父,是又敬佩,又觉得让人出一身白毛汗。

    二姑父真的是太勇了!

    放眼整个天下,有哪个人敢对陛下,一而再,再而三的说这样的话,去摸老虎屁股?

    嫌命不够长了吧!

    可二姑父就敢!

    “陛下,小婿死谏,宗室供养制度必须要改!

    不改,大明今后必然会被拖垮!

    不仅朝廷不堪重负,今后不少宗室之人,也会被陛下所制定的宗室供养制度,给弄的痛苦不堪。

    甚至于有不少都会骂你!”

    梅殷决定,趁机赶紧再给朱元璋加上一把火。

    好让朱元璋快点克制不住心中怒火,把自己给斩了!

    正站在那里,神色变幻不定的朱元璋,听到梅殷所说的话。

    尤其是听到了死谏这两个字后,面皮忍不住抽了抽。

    心中的火气,又一次腾腾的往上涌!

    他就听不得这两个字!

    这混账狗东西,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一天到晚死谏,死谏!

    死谏个屁啊!!

    “伱放什么屁?!”

    朱元璋忍不住对着梅殷怒斥出声。

    “你它娘的说宗室供养制度,今后会让朝廷不堪重负,这点儿咱现在是相信了。

    可你却说什么,今后宗室之人,还因为咱的宗室供养制度痛苦不堪。

    甚至于还骂咱?

    这是什么屁话?

    咱为了让他们享福,专门制定出了宗室供养制度。

    把他们的吃喝拉撒一切用度,全部都给考虑在内。

    由朝廷进行负担。

    到了今后,甚至于会因为他们的用度,而给朝廷带来沉重的负担。

    他们过着这等逍遥日子,感激咱还来不及,哪里会骂咱这个祖宗?!”

    面对朱元璋这须发皆张的吓人模样,梅殷不仅仅不害怕,心里反而还很欣喜。

    一个劲儿盼望着朱元璋,再愤怒一些。

    心里有火气,就别忍了。

    万一憋出来个好歹来多不好。

    直接把他给砍死吧!

    真的,求求了!

    梅殷不避不闪,直视着朱元璋道:“若真能处处照顾到,那自然是好的。

    可陛下你有没有想过,当宗室成为一个极其沉重的包袱之后,大明的皇帝,还有朝中之人,会不会采用一些明里暗里的办法。

    来限制一些宗室,或者是削减一些给宗室的钱粮用度?

    再或者,当朝廷实在给不出,手里实在没钱,会不会出现。不能给他们足额发放,甚至不发放的种情况?

    那些和当时的皇帝,关系近的宗室,自然不会受到影响。

    该领多少,还会领多少。

    可那些关系已经特别偏远的宗室呢?

    他们真的还能足额领到,规定的粮饷?

    所领到的东西,真的还够他们养家糊口?

    若是寻常人,没了朝廷供养还可以自食其力,从事一些别的事,养家糊口。

    可偏偏你又规定了,朱家子孙后代,不许做别的事。

    这等于是将他们的自救的路,都给堵死了!

    你觉得到了那个时候,你的那些子孙后代,会念你的好吗?

    会感谢你所制定下来的宗室供养制度,会不骂你吗?!”

    梅殷望着朱元璋,言辞犀利,一句句的反问,把朱元璋听的怒火中烧的同时,心里又忍不住的为之震动。

    活人不能被尿憋死。

    有着宗室供养制度在,到了今后,宗室数量必然为之大增。

    每年给宗室的钱粮用度,将会达到一个极其恐怖的数量!

    到了那时,朝廷不堪重负。

    哪怕有自己所定下的制度在,后世的那些皇帝,还有臣子,也必然会想方设法的去减少给宗室的钱粮。

    就算是明面上不减少,暗地里也肯定会打折扣。

    关系近的宗室还好说,可那些关系远的,尤其是那些传了几代人,关系偏远的宗室。

    到了那时,日子是真的很难过。

    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朝廷的供养。

    可若是朝廷把这唯一的供养大量减少,甚至于是直接断了,到了那时,他们的日子又该怎么过?

    自己也确实不准后世子孙去做各种事,只想让他们享福。

    到了那时,朝廷没有钱给他们,他们又受制于这个规定,没有办法去干活,谋生。

    到了那时,日子必然极其艰难。

    这种情景,只需要一想,朱元璋就觉得心中沉重的厉害。

    好像到了那时,后世的子孙还真的会骂自己这个老祖宗!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算是自己处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也肯定要骂娘。

    对制定出这事情的祖宗,不会有丝毫的敬意。

    朱元璋神情显得有些呆滞。

    心神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怎么会这样?

    怎么会这样?

    明明自己都是好意,想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享福。

    觉得这些,不过是一些小事儿,自己处理的就非常好。

    可为什么最终的结果,却会变成这样?

    朝廷不给供养,本身又不能出去干活,那自己的那些子孙到了那时,该如何活命?

    莫非……也要出去要饭不成?

    走上自己这老祖宗,曾经走过的道路??

    自己定下这些政策的本意,是为了让子孙后代好好享福,衣食无忧。

    可最终却会把他们给逼到要饭的路上去??

    朱元璋站在这里,说不出话来了!

    这一次,在梅殷这里得到的这两个消息。

    对他来说,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陛下,小婿死谏!宗室供养制度必须要改到一个合理的程度!

    不许朱家后世子孙,从事各行各业的规矩,也必须废除。

    若不废除,很多人都被都会被养废!

    到了后来,说不得就要重操祖业去要饭!

    您的朱家子孙后代,只是姓朱,而不是猪!

    您不能把他们当猪养!!”

    梅殷这个时候,是话怎么刺激怎么说。

    边上的李景隆,又一次瞪大了眼睛。

    看着梅殷,一副见鬼的神情。

    这二姑父可真敢说啊!

    什么重操祖业去要饭?

    什么养猪?

    这……他这可当真是怎么作死怎么来!

    他是在考验陛下的脾气好不好吗?

    刚刚感觉到气氛有所缓和的刘英,又瞬间将脑袋低了下去。

    在那里一动不动,接着装树桩。

    宁国公主此时,也同样觉得人麻了。

    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自己夫君,他这都说的是啥啊!

    朱元璋豁然转头,双目此时已经布满血丝。

    带着极度的愤怒,还有森然杀机,死死的盯着梅殷。

    梅殷见此,心中不惊反喜。

    好!好!好!

    自己终于要成了!

    “陛下,你就算这样看着我,我还是要死谏!

    还是这些话!

    你要是不想大明今后,被宗室拖累成那个样子?

    不想让后世的一些子孙,重操祖业和您去要饭,你就不能把他们当猪养!”

    梅殷拧着脖子看着朱元璋。

    一副上头,死谏到底的样子。

    “咱他娘的砍了你!!”

    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了。

    爆喝一声,锵的一下拔出腰间佩剑,对着梅殷就冲了过去!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