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燕风啸金陵 > (4)莫愁湖波

(4)莫愁湖波

    吃过早饭,看着寸步不离的柴靖南,朱棣问:“小兄弟,你住在哪?我派人送你回去。”

    柴靖南想了想反问:“你要去哪儿?”

    “我去京城啊。”

    “那、那我也去京城。”

    见他的样子,朱棣知道他八成又在搞什么鬼:“你去京城干什么?”

    “你去干什么?”

    “我去看爸爸、妈妈,你呐?”

    “妈妈曾说在京城我有个表舅,我去找他。”

    朱棣本不太信,却见他右腕上带着一只玉镯,不由自主地拉起他的小手。

    自己的手被朱棣握住,一股温暖顿时传遍了全身,不知怎么,柴靖南非常希望和这个人呆在一起,更喜欢被他抱在怀中的感觉。

    只听朱棣问:“这只镯子是哪来的?妈妈留给你的吗?”

    若换了别人,柴靖南早就质问对方想干什么了,可话出他之口,便点点头:“嗯,是妈妈临死前给我的,说是祖上留下的,千万别丢了。平时我怕别人抢,从不敢带出来,昨晚听那几个坏人要害您,一着急就带出来了。好看吗?”

    朱棣仔细看了看,见上面刻有一行小字——苗王贺于梁王府。

    “梁王”这个封号从北宋末年便有,受封的是周世宗柴荣之后,这孩子难道是柴梁王后人?想到这儿,朱棣暗自叹气:干嘛随便怀疑一个孩子。便微笑着:“很好看,你妈妈也一定很美。”

    “是啊,妈妈非常美,就象……”忽然,柴靖南盯着朱棣的眼睛不说话了。

    朱棣奇怪:“象什么?”

    柴靖南还是不回答。

    难道是自己说错了什么?朱棣心中有些不安,可巧,宗泐、道衍来了。宗泐虽是出家人,却在朝中任左善世,被人称为“皇家和尚”,朱棣正想问问京内的情况,便站起身和二人打招呼,可脖子被柴靖南紧紧搂着,搞得他不知怎么好。

    道衍见了一笑:“小娃娃,你跟我来。”

    “我不喜欢和尚。”柴靖南把小脸儿一扭。

    道衍也不生气:“我是想告诉你有关四爷的事,你想不想听?”

    柴靖南想了想,从朱棣怀中跳下来:“好吧,看你能说什么。”

    见朱棣脱身和宗泐去说话了,道衍便让柴靖南坐在对面,随口和他说着话:“小娃娃,你是不是很喜欢燕王?”

    “是啊,但我不喜欢你。”

    “不说我了,”道衍笑道,“你愿不愿意以后再有人欺负他时,能象殷大侠那样保护燕王呢?”

    提起殷云明,柴靖南还真有些羡慕的点点头。

    “你想不想习武?”道衍看着他。

    “习武干什么?”

    “当然是保护燕王了。”

    柴靖南哈哈大笑:“不习武我也能保护他。”

    “你怎么保护?”道衍奇怪。

    柴靖南小手儿一挥:“用打狗石!”

    道衍微微点点头:“不错,你的石头很有准头,可是如果离远了还能打着吗?”

    柴靖南倒真愣了愣:“你说怎么办?”

    “那就要练功了,练功才能让手上加大力度。”

    “什么是力度?”

    “力度就是……”

    说到这儿才想起对方只有七、八岁,停了停、道衍说,“比如说,”边说边拿起手中佛珠,“你能不能只用手指碰其中一颗珠子,却能让它平放成一个圆?”

    “那还不容易,我一颗珠子都不碰也可以。”说着将佛珠平放在石桌上,柴靖南一笑,“行了。”

    道衍心中暗笑:这小家伙倒鬼机灵。便道:“不能放在什么东西上,要凭空。”

    柴靖南想了想:“你能吗?”

    “看好了,”道衍将佛珠套在一个指头上凌空一绕,佛珠串便平转起来,“这就叫力度,我的手指给了佛珠一个力度,它就能够不下来。”

    “告诉我,怎么才能把石头扔的更远?”柴靖南很感兴趣的问。

    “你把身子转个圈儿、再扔出去,自然就远了。”

    柴靖南跳下石凳拾起一块石头,原地迅速转了一圈、张手将石头甩了出去,见真的甩出好远,顿时高兴的又蹦又跳。连连甩出几块后,却已是头晕目眩,石头也分不清方向四外乱飞,吓得两旁小沙弥连躲带闪。

    道衍喝道:“好了,你要打到燕王了!”

    柴靖南这才停下,摇摇晃晃地走回来:“头晕了,我不行了。”

    道衍又好气又好笑:“如果学了武功就不用这么转了,这样不辨方向怎么能打到敌人呢?!”

    柴靖南定了定神:“你会不转圈儿就能打人吗?”

    道衍本没真想教他什么,现在见他这样子、倒觉可爱,便拉着他:“想学就跟我来。”

    二人来到一块宽敞的地方,道衍拾起一块小石子,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在胸前划过一个弧线,手心向下发了出去,石子“叮”的一声击中檐下惊鸟铃,然后扭回头:“这在暗器手法中叫‘阴手’,如果手心向上就叫‘阳手’,一般就这两种手法。”边说边教他如何了力,如何出手,最后又道,“只学会手法还远远不够,一定要练好武功才能将暗器用好。”

    那边的朱棣和宗泐谈了许久,对京内近来的状况也有所了解,说到马皇后的病,宗泐说:“皇后娘娘凤体看来不太好,不然陛下不会命老衲招集天下有道高僧入京。”

    朱棣听了很是伤感:“父皇与母后感情一直很好,母后重病他老人家一定很伤心。”

    宗泐叹了口气:“陛下日理万机,南北两元战势又紧,本已劳心,又……”

    说到这儿,有小沙弥来说静慈有请,大家便一起前去……

    第二天下午,于谅回来了,一见朱棣便面带喜色:“燕王,一切都安排妥了,我们明天一早就可以动身,您猜是谁来接我们?”

    朱棣见他的样子有些好笑:“是谁啊?”

    于谅却故做神秘:“明天渡了江您就知道了。”

    次日清晨,大家吃过早饭,收拾了收拾,朱棣让周铎给寺内留下香火钱便动了身。因为柴靖南说京内有表舅,朱棣便将他带上,并让他和自己同乘一匹马。

    到了渡口,早有船只等候着,大家弃岸登舟。船刚驶到一半,已见对面有一队锦衣卫在迎候,等船靠了岸,队前一名身穿红袍、面容严峻的锦衣卫上前跪倒施礼:“锦衣卫副指挥蒋瓛恭迎燕王千岁”

    朱棣一摆手:“请起。”心中暗想:这有什么值得让于谅那副样子的?抬眼瞟了他一下,只见于谅正在偷笑。

    正此时,忽见从旗后跳出一人,一把抓住朱棣的手:“四哥!”

    大家一看,见是一名头带金冠、身着锦袍的少年,此时已兴奋的满面笑容。朱棣当然认识,正是自己同母弟五皇子周王朱橚。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子,其中同朱棣同母所生的只有这位五弟,二人乃是贤妃翁氏所生,自幼便丧母,感情自然也是最深。原本朱橚的封地在开封,两年前与朱棣同时就藩,不想这次竟先回到京内。

    朱棣非常惊喜,一把拉住他:“五弟,你怎么来了,真让四哥好想。”

    “我也想你啊,晚上总梦见四哥你呐!”朱橚蹦跳着说。

    其实二人年纪只差一岁,朱棣显得娴静沉稳,而朱橚却还是活泼开朗、不脱稚气,仿佛小了许多。看着他、朱棣笑着说:“看你,都做了两年藩王了,还是这么孩子气。”

    二人携手一起走上大路,朱橚说:“四哥,我们怎么走?不如向东从玄武湖过去,入太平门,离皇城近点儿……干脆直接走朝阳门算了!”

    朱棣沉了一下:“不,四哥想从西走。”

    朱橚点头:“好,走金川门还是仪凤门?”

    “我想走三山门。”朱棣说。

    朱橚一愣:“那要绕远路入城的!”

    朱棣笑笑:“四哥是想……看看莫愁湖、秦淮河……”

    朱橚立刻叫了起来:“噢、对啊,今天是中元节,晚上秦淮河夜景一定很美!”

    正说着,宗泐走过来说:“燕王、周王,老衲要赶回礼部去,就先告辞了。”

    朱橚这才注意到他:“诶?宗泐大师,你怎么也在这儿?”

    朱棣笑着点头:“好,大师请便吧。”

    宗泐施了礼同道衍一同向玄武湖方向走去。

    大家重新上了马,殷云明见柴靖南不能再跟朱棣同乘了,便将他抱到自己的马上。朱棣和朱橚兄弟并马而行,于谅、周铎护在左右,蒋瓛指挥锦衣卫四面环卫,自己提马在前开路。朱棣见了心中暗想:难怪他这么年轻就做到副指挥,果然有心。

    一行人一路走来,走走停停,等走到通往三山门的直道上时,已经傍晚。朱棣勒马停住,望着左边烟波漾漾的莫愁湖,目光中含着一丝哀愁,朱橚见了笑着说:“四哥怎么到了莫愁湖边反倒愁起来了?”

    朱棣叹了口气:“两年前,你我兄弟离京北上就藩,母后曾来此送行,还赠我二人每人一件亲手缝制的狐裘。可现在……”

    朱橚听了也不笑了。

    沿湖畔继续前行,入三山门时,天夜已黑下来。

    一入城,只见秦淮河两岸万家灯火如繁星烁烁,很多居民在河边游玩,河内已放有不少河灯,更让城南的夜色添了几分迷人。

    柴靖南拍着小手叫着:“好美哟!”

    朱棣看着他会心的笑了笑,扭头对殷云明说:“殷大侠,那天要不是你来相救,今晚这河里恐怕也有一盏为小王点起的河灯了。”

    朱橚听了大惊:“怎么了?出什么事啦!”

    朱棣笑着安慰:“没什么,只是遇到几个小贼。”朱橚还想再问,却被他岔开话头,“五弟,你住在哪里?”

    朱橚眨眨眼睛:“我还住在宫里,同大哥一块儿住,你也来吧。”

    “大哥”就是太子朱标。朱棣、朱橚兄弟俩的生母早丧,马皇后一直将二人收养在身边,所以同朱标的关系比其他兄弟都密切。朱棣想了想:“我今晚还是住馆驿,明天见过父皇母后再说住处的事。”朱橚知道他决定的事就不会轻易改变,便也不再坚持,陪他沿着秦淮河直来到聚宝门东、过了文德桥,向东北方继续走,又拐上东西向的大街,远远的已望见皇城高大的城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