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定河山 > 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 讲武堂

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 讲武堂

    离着那一天,都已经不是很远了。原本黄琼以为习武之人,因为习武强身健体,身子骨肯定比那些书生要好的多。但段锦和何瑶相继的去世,刘虎的病重,让黄琼才发现原本自以为的,只是自己以为的。习武之人,非但寿命未必真比那些文人长。甚至一些功夫,反倒是还伤身。就像是刘虎练习的这种,纯粹至刚至阳功夫,要么纯阳之体不破,要么便要阴阳调和。

    可刘虎孩子都俩了,自然已经不是纯阳之体。下体又被打坏了,也无法阴阳调和。阳气过重,反噬了身体,反倒是伤了自身的经脉。最终在年级才过五旬,便缠绵于病榻。所以,很重视的黄琼,将老李专门留了下来,为身边的心腹干臣,以及友人治疗、调理。如今已经到了年老体衰的,可单单是这几个人。傅远山眼下已经将七十许人,虽说头脑依旧是相当够用。

    但精力,已经是大不如之前了。偶尔在论事时,还出现打瞌睡。年老力衰,又不想被人说贪恋权位。傅远山已经多次上书致仕,但都被黄琼留下来。黄琼甚至提出,傅远山可以不用上朝。每隔几日,进宫与自己讨论一些事就好。为了褒奖傅远山,黄琼还御笔钦封傅远山为忠勤伯,并首设集英殿大学士,以傅远山为首任集英殿大学士。成为大齐朝文官封爵第一人。

    还赐傅远山,百年之后陪葬皇陵。这也是黄琼,对这位忠心耿耿,多次协助自己稳住大局的老臣,最高的褒奖与礼遇。而黄琼也公开在大朝会上表态,文官只要忠心体国,一心为朝廷办差,为朝廷考虑。朝廷不仅一样要给与爵位,还要给于其他的礼遇。不仅要让文官,一样有各种殊荣,还要让文官身后也无忧。不止这些,黄琼还给傅远山家族,在辽宁路的韩州。

    赏赐了庄子两处,足足三千亩地。这批地是原北辽的投下军州,齐军席卷整个北辽东京道之后,便将所有以契丹贵族,掠夺汉人、渤海人与高丽人,组建的头下军州都没收。赏赐给傅远山的这两处庄子,便是没收的北辽头下军州之一。原本傅远山是死活不肯受的。用他的话来说儿孙有能力,用不着给他们留多少钱。儿孙没有能力,留下太多钱,反倒是害了他们。

    只是虽说对傅远山的风骨,越发的敬重。但这并不影响,黄琼想要照顾傅远山的后人。尤其是在傅远山,身子骨越来越差的情况之下,黄琼不想失去这位亦师亦友的老臣。而傅远山的身体,也引起了黄琼,对那些为国为民半生老臣,身子骨担忧。毕竟不仅傅远山,于明远的年纪也越来越大。而且为国征战沙场多年,身上还有旧伤的于明远,身子骨还不如傅远山。

    在黄琼看来,赏赐庄子、赏赐地,还不如让这些老臣多活几年。所以,黄琼让老李放下其他的事情,专心为这些老臣调理身子。虽说下一辈都已经成长了起来。吴紫玉的儿子,还有侄儿在灭辽之中,都表现的极为出色。像是刘虎侄儿,如今年级轻轻便已经是四品武官了。但年轻一辈,还没有完全的成长起来。还需要于明远这样的老将,帮着自己来把控着大局。

    崇德二十二年,几经考虑的黄琼,最终还是下决心成立武学堂。不仅将这座武学堂,直接设立在了京兆城外的,原御林八军演兵场,还亲自起名为讲武堂,并亲手写下了永远忠于皇帝,永远忠于大齐,爱护天下民众,悍不畏死保家卫国。自己亲任山长,于明远兼任祭酒。欧阳善任专职祭酒。所有的先生,都是由黄琼从四大营、西京大营,以及边军中精挑细选。

    这些被调任到讲武堂的武官,基本都是实战经验极其丰富。但却因为种种的原因,年龄上已经到了晋升的极限。讲武堂向天下平民中招收生员,包括军中的士卒,在年龄达标的情况之下,都可以报考。但不招收宗室与勋贵家子弟。讲武堂分为步军目、马军目,以及火器目。不过,这个讲武堂招生,有一个硬性规定,那就是至少私塾要读三年,或是识字满五百以上。

    除了在京兆成立陆师讲武堂之外,还在密州成立水师讲武堂。同样由黄琼这位帝王兼任山长,杨继元兼任祭酒。招收的子弟,一样是从平民之家选用,要求也是一样的。为了是科目之中,增加了一个专门使用司南的勘察科。教官选拔,基本与陆师相同。在黄瑞枫南下返回之后,黄琼将朝政基本上移交给了他。自己则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这两座讲武堂之中。

    不仅自己兼任两家讲武堂的山长,还在两座讲武堂的院子里面,树立了自己骑马的石像。生怕自己像是后世那个王朝一般,被自己亲手训练的新军掘了王朝命运。所以,两座讲武堂的校训,第一条都是忠君爱国,忠于皇帝便是忠于国家。在学员入校之后,几乎承受着洗脑似教育。除了学习马步军近战、阵法,以及基础带兵和火器等诸知识外,还要接受忠君教育。

    而且黄琼定下来,两个讲武堂的山长,一律只能由大齐历代帝王兼任。自他而起的大齐历代帝王,每年至少要去陆师讲武堂视察三次,水师讲武堂视察两次。步军讲武堂所培训武官,在学习两年后,还要在指定诸军之中见习一年,才分配到诸边军、其他诸营,包括各地驻防八旗军中任职。而驻军就地提拔的武官,必须要到讲武堂进修一年,才允许回到军中任职。

    无论水师,或是陆师,学生考入讲武堂开始,便一律授授予从九品武官之职,享受从九品武官的俸禄。诸军见习之后,晋升为正九品武官依照所学科目不同,分发到诸军任职。而陆师讲武堂,所有的科目都皆有黄琼亲自选定。除去军中常见的阵型、军法、兵法之外,还要加上地形、旗语、号角等军中常见知识。以及习练马术、马上劈杀等传统的马步军教练科目。

    此举一推出,饱受平民子弟欢迎。毕竟很多人因为家庭的原因,虽说也读了一些书。但所学的东西,也仅限于识字罢了。考科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些人又不想像父母一样,一辈子都禁锢在土地上。经商风险太大,成本也实在太高,根本不是他们能够负担得起的。考科举,自己那点墨水估计连一个童生考都过不了。如今朝廷新开的讲武堂,给了他们一些希望。

    虽说身体与其他要求高一些,今后上战场的几率也很大。但毕竟可以做官,而且入学便享受从九品官的俸禄。不仅不用与学文一样,需要家里拿出大把钱作为束修,还可以为家里面挣钱。这无疑受到了那些小地主家庭的欢迎。尤其是自从两座讲武堂开设后,朝廷便不再招收武举。最为关键的是,与之前需要比试箭法,武艺,还要举什么石锁一类力气活武举相比。

    考取两座讲武堂,除了身体上和识字的要求之外,其他都是进入讲武堂后,由朝廷统一培养,这就相对简单多了。更何况,只要被取中一律视为天子门生。入学后,还有俸禄可以拿,不仅不用花钱不说,还可以挣钱,这无疑给贫家子弟出头,带来另外一条路。至于将来可能要打仗,那就算不得什么了。这人活一生,就是在家种地,谁也不保证能不能出什么意外。

    若是霉运来了,没准喝口水都会噎死。至于不准许信仰任何宗教,那不信就是了。反正年轻人,本身信各种宗教的就不多。与家庭的前途相比,信仰也不那么重要。最关键的是,考生毕业之后,还可以得到天子亲自接见,佩剑由天子御赐,这更是无上荣光。所以,讲武堂一开始招收考试,普通家庭的孩子便报名如潮。哪怕两座讲武堂,首批分别只招收三百人。

    可报名的,足足有三万多人。甚至很多人,都是从川西路与云南路,还有广南西路赶来的。而第一批学员报名考试的时候,黄琼不仅与皇次子亲自坐镇。而且考题,还是黄琼亲自出的。第一批考上的学员,作为水陆二师讲武堂第一批学员,由黄琼与雍王爷,亲自在他们的棉甲上,插上红色的盔缨。入学考试前二十的学员,盔缨还是特赐的黄色,以便给与特别的重视。

    其实,举办讲武堂,是黄琼从开始监国,便一直开始琢磨的。因为对于目前军中,高级武官都被勋贵家族,或是那些武官世家给垄断了。这些将门子弟,将所谓的世代传承的兵法与心得,都牢牢的捂在手中。然而他们的子弟,却是日渐的不堪使用。像欧阳善那样,几乎可谓是毛鳞凤角。而平民出身的武官,像雍王妃父亲那样,哪怕再有才学,却是升迁极为困难。

    大多数,都困在四五品左右。赵无妨之所以能够幸运的突出来,除了遇到了一个好上司于明远之外。便是遇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自己。若是换了自己老爷子在位的时候,恐怕一辈子最多也就止步于,那个大营都指挥使,或是那一路的节度副使罢了。若是放任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不仅武将会出现断代,军中眼中缺乏新鲜血液,会导致军队战力大幅度下降之外。

    更为严重的是,会让整个武官体制形成僵化。在军中,形成或大或小的利益集团。历代王朝到了中期之后,首先败坏的往往便是武官集团。大多数的原因,便是整个武官集团被一些人,或是某些利益集团牢牢的把持住。使得能征惯战的将领,越来越少。可开办讲武堂,也一样让黄琼头疼,实在担心科举出来的文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军中也同样的出现。

    所谓的文官,以师生、同年、同乡之间相互为纽带,并且相互为犄角结党营私。这一套,若是放在武官上,后果恐怕更加的严重。便是千年后,某位靠着校长经历,组建了一支还算强大,只听自己的军队。不是一样存在大大小小的,以同窗、师生或是同乡为基础的团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